
無界世象,彼是方生;方生方見,方知方逝。影無非彼,鏡非有相;惟視有情,吾相鏡界。
主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策展|楊翎博士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第二特展室
地址|臺中市北區淡溝里館前路 1 號
展期|2021/08/21–2022/11/06
時間|09:00–17:00(周一公休)
費用|100 元(一票逛全館)
▌展覽簡介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 2013 年啟動的「科學攝影」活動,透過展示技術、多媒體節目、科普教育活動為媒介,提供公民自主表達的情境管道,藉由美感的圖像,讓參與者產生對科學意識、興趣、愉悅、想像或感知,引導觀者學習跨界理解科學邏輯思維模式,觸發對日常生活週遭探索的動能,進而培養公民的科學素養與文化適應力。因為人類永遠有面對新的變局,發展新應付世界的方式,展開新生活的可能。
第6屆科學攝影比賽,由北京自然博物館主辦、國立自然科博物館合辦。合格參賽作品總計456組,其中臺灣區191組,大陸區265組。
獲獎作品39組,計臺灣區28組(特等奬2、探路自然特別獎3、發現科學特別獎5、感動生命獎1、最佳藝術獎1、最佳視覺獎1)、大陸區11組(特等奬1、青少年特別獎2、探路自然特別獎2、最佳天文攝影獎1、媒體特別獎1、最佳觀察獎1)。第7屆「驚豔新視野」科學攝影比賽,由國立自然科博物館主辦。合格參賽作品總計546組,臺灣區538組,非臺灣區8組。獲獎作品62組,計臺灣區61組(優選3、廣達青少年特別獎2)、新加坡1組。
「無界∞鏡相」特展,展出第6、7屆科學攝影得奬作品。拍攝主題加總以昆蟲與蜘蛛(13+16)最多,其次是水下與海洋(5+18)、天文與氣象(6+12)、動物拼圖(6+7)、物理與化學(6+1)、植物與真菌(2+5)、微觀世界(1+3)。
策展團隊秉持自首屆以來「綠色展示」主張,搭配比利時金屬雕塑藝術家 Gilles Falisse 馮智理,以廢鐵組合的金屬動物作品。展場中療癒的十字造形展架,亦採用舊有的模組材料,賦予更新的設計和詮釋。以鼓勵觀眾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記錄,也能善用巧思與創意,穿越人與非人/新存與舊廢之界域,為人生增添豐富多樣的樂趣與美意。


















▌展覽筆記
一直在思考要用什麼樣的角度切入這個展覽,此展主題為「無界∞鏡相」,科學攝影以鏡相把瞬間化為永恆,永恆即為無界,強調那瞬間是如此的珍貴,也許就那一期一會了。看到科學人的介紹文章,精選了十幅作品,最意外的是職業大為迥異,創作者有家管、服務業、傳媒業、設計師、攝影師等,並不是皆以此為業的工作者。
對我來說,他們就像不同斜槓的職人,一同使用攝影這個媒介,注入熱情在自身熱愛的領域,可能是海洋、植物、星空、候鳥、昆蟲等,或者是玻片、牙齒等不曾想過的物件,這些職人透過時間、光線、角度等多項因素交會,等待那完美的成熟時機,拍攝下最瑰麗的畫面。
那畫面對其來說就如至寶,也許每次的翻看回憶,都能回到當下的美好,並且透過發表作品,感染到其他欣賞的觀眾,並藉此讓大家注重、好奇相關議題,讓未曾想過交會的科學與美學,能夠彼此激盪碰撞,創造出使觀者持續探索的火花。
文章推薦:
科學人|對焦自然真善美









March 10, 2022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展覽筆記」相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