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人間特展》展覽筆記

20250124-24_-17
圖來源/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以人生旅行的角度,帶領觀者感受在變動的時代之下,體會人與環境的密不可分

主辦|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策展|葉玫霖
地點|陶瓷博物館 3F 特展室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展期|2021/07/28–2022/03/06
時間|09:30–17:00(周六日至18:00)
費用|80 元(新北市民免費)

▌展覽簡介

一、展覽說明

人類最初的生活發展取之於自然,蒐食、耕作、形成聚落,精神意識與文化同時於自然中建構,經歷時代的演變及工業發展後,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產生溫室效應、海洋汙染、糧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等各種環境問題。

面對環境的變動及突發事件,人類改變心靈思考的方式,仍努力面對挑戰並省思過往,期待風雨過後,能回歸熟悉的日常。

「偶然人間」展覽以人生旅行的角度,以陶偶創作帶領觀者感受在變動的時代之下,體會人與環境的密不可分,相信我們所經歷的人生風景,都會帶領我們,往微笑以對的日常邁進。

https://digital.ceramics.ntpc.gov.tw/zh-tw/Collection/2_53.htm


二、展覽子題

(一)與土共生
在臺灣這座島嶼上,山林與海是島民賴以維生的寶庫,人們在島嶼上熱切地交談、生活、工作、書寫,感受土地與人帶來的溫暖,在臺灣豐饒的自然環境中,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回應環境與社會。

隨著人類發展,環境被破壞,產生各種廢棄物及汙染,生物種類的減少及滅絕,人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數,偶爾也不免挫敗於調整及適應環境之間。藝術家利用源於自然的陶土,創作傳遞環境關懷的陶偶作品,營造藝術、人性與自然的完美對話。

(二)偶發人生
面對生命中的偶發事件,以及對社會事件的反應,產生各種驚訝、恐懼及焦慮的情緒,也同時在歷程中獲得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對人生現況有更多選擇、彈性。

本區藝術家之陶偶創作,表現出探索自身對生命面臨巨大挑戰的解讀與思索,同時充滿對人性的思辨。

同時回應一年多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們的消費習慣與工作模式改變。面對全球動盪的狀態,以及未知的將來,人類努力戰勝恐懼、焦慮的社會氛圍。

(三)回應當下
為了應對偶發事件帶來的困難與挑戰,人們在不同的情境中調整計畫、適應環境,同時進行各種探索與嘗試,偶發事件同時是人生的轉機,意識到生命其實有無限可能,嘗試不同的道路也可能遇見美好風景。

藝術家透過形塑陶偶找尋自我及嘗試安放自身的位置,透過創作與自我對話,同時將情緒挹注於作品中。

(四)重返日常
在經歷人生變動及創傷後,我們期盼的環境與生活,是什麼樣貌呢?回顧生命,偶發事件像是一個觸發點,把過往的點滴串起,推動後面的旅程。本區藝術家作品充滿療傷的巨大力量,在赤裸的自我樣貌中,與生命中歷歷在目的創傷和解。直到能夠欣賞生命的各種樣貌,了解生命中所經歷的,都將成為養份,帶領我們往美好的日常邁進。

20250124-24_-24
圖來源/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展覽筆記

整體心得

這個特展的作品相當多元有意思,探討的議題橫跨許多項度,也打破過去許多對陶藝的想像,其實去年七月就開展了,不過沒有 follow 到相關資訊,看完之後覺得真的相見恨晚,不過陶博館有搭配「線上展覽環景」,在家仍可以透過線上觀看,作品擺設的位置與現場完全相同,相當精緻的設計,也可以用作回味使用。

整個展區有很多有意思的作品,是很值得二刷的展覽,不過我去的時候已經快到撤展日期了。我下方挑選當日覺得很有感的三個作品,做一些簡易的短評,但其實還有很多想要深入了解認識的創作,之後就透過線上展覽來回味吧!

20250124-24_-6
線上展覽環景

吳昕恬《余室》

簡介:我創造浴室作為獨處的場域, 在其中與茫然、疑惑且感到不安的自我對話,並面對生命向我發出的提問。

世上萬物由土地孕育出來,而作品也透過我的雙手從泥土中生長出來。我以泥土創造動植物與人體結合的雕塑,思考跟大自然的關係和與之共生的可能。我也藉由創作反身回看,自我檢視並「再經驗」那些低谷和故事。面對生命對我發出的提問,在與未知、焦慮、憂鬱與不安共處的過程,試圖從中找到某種解答或方向,也找尋自己真實的模樣。

個人短評:當時進入展區的空間觀看時,其實有種詭譎的氛圍,藉由狹窄空間及陰暗燈光,有種說不出的窒礙感,後來聽語言導覽後,作者提及那些器官皆是來自於自身的投射,浴室也是他時常思考的場域,相當有意思的創作。

20250124-24_-18
20250124-24_-19
20250124-24_-20
圖來源/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RE-THINK《深海食堂》

簡介:RE-THINK 特地為偶然人間展覽製作深海食堂新菜單,這座「深海食堂」匯總了 RE-THINK 多年來在各場淨灘活動中所蒐集到的玩具、針頭、食品包裝、漁業廢棄物,當然還有時下最夯的口罩與外送餐盒,我們將垃圾化身為一道道美味的板前料理,垃圾在陸地上短暫的生命結束了,卻將進入海洋千百輪迴,成為魚蝦看得到吃不到的深海食堂。

個人短評:過去對於「RE-THINK 重新思考」的印象來自於一些精緻的知識圖表或懶人包,沒想到也有運用一些藝術創作來倡議環保,裡頭使用的都是一些日常會見到的垃圾,意指垃圾最終仍會回歸至我們身邊,是人類造就的的惡循環,作品清楚且易懂、直接且震撼。

查資料時發現之前有一個作品《海廢圖鑑》,曾經獲得臺灣金點設計獎「最佳設計」、「社會設計」,也發表推廣至許多國家,更一舉拿下德國紅點設計獎「最佳設計」、日本優良設計獎 (Good Design Award)。

20250124-24_-21
20250124-24_-22
20250124-24_-23
圖來源/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貓王不討喜《眼淚是珍珠— 內心的平衡

簡介:
《眼淚是珍珠》陶作系列
表達了最直接的情緒出口 — 眼淚 — 何以如此迷人。
請一起流淚,淚流直到看見光。
延伸聆聽 Listening ♫ Reginald Omas Mamode IV / In Search of Balance
https://youtu.be/T58w4AslMpU

個人短評:聽廣播才知道「貓王不討喜」是一個團隊,由「貓王」及「不討喜」所組成,這次陶博館展出了《眼淚是珍珠》陶作系列,用有點通俗俏皮的語彙當作主題,以這個脈絡展延伸出許多的作品,下面這一個是聽廣播聽完覺得很有意思的作品。

「內心的平衡」用風鈴代表內心的狀態,只要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起擾動,旁邊三角形的孔洞,代表著一些挫折或事件,因為風從四面八方無孔不入的襲來,也讓內心難以達到平衡,後方打燈則象徵仍有希望的光芒,即便是在困難的狀態下,其實背後仍有許多未看見的希望及可能性。

20250124-24_-65
20250124-24_-66
20250124-24_-25
圖來源/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自行現場拍攝

其他影音資料

https://digital.ceramics.ntpc.gov.tw/zh-tw/Collection/2_53.htm

20250124-24_-68
20250124-24_-69
20250124-24_-70
20250124-24_-71
20250124-24_-73
20250124-24_-72
20250124-24_-74
20250124-24_-76
20250124-24_-75
20250124-24_-77
20250124-24_-78
20250124-24_-79
20250124-24_-81
20250124-24_-80
20250124-24_-82
20250124-24_-83
20250124-24_-84
20250124-24_-86
20250124-24_-85
20250124-24_-87
20250124-24_-88
20250124-24_-89
20250124-24_-90
20250124-24_-92
20250124-24_-91
20250124-24_-93
20250124-24_-94
20250124-24_-95
20250124-24_-97
20250124-24_-96
20250124-24_-98
20250124-24_-100
20250124-24_-99
20250124-24_-101
20250124-24_-102
20250124-24_-103
20250124-24_-105
20250124-24_-104
20250124-24_-241
20250124-24_-106
20250124-24_-108
20250124-24_-107
20250124-24_-109
20250124-24_-110
20250124-24_-111
20250124-24_-113
20250124-24_-112
20250124-24_-114
20250124-24_-116
20250124-24_-115
20250124-24_-117
20250124-24_-119
20250124-24_-120
20250124-24_-118
20250124-24_-121
20250124-24_-122
20250124-24_-124
20250124-24_-123
20250124-24_-125
20250124-24_-126
20250124-24_-127
20250124-24_-128
20250124-24_-130
20250124-24_-129
20250124-24_-131
20250124-24_-240
20250124-24_-133
20250124-24_-132
20250124-24_-135
20250124-24_-134
20250124-24_-137
20250124-24_-136
20250124-24_-138
20250124-24_-139
20250124-24_-140
20250124-24_-141
20250124-24_-242
20250124-24_-142
20250124-24_-143
20250124-24_-144
20250124-24_-145
20250124-24_-146
20250124-24_-147
20250124-24_-149
20250124-24_-148
20250124-24_-150
20250124-24_-151
20250124-24_-152
20250124-24_-153
20250124-24_-155
20250124-24_-154
20250124-24_-157
20250124-24_-156
20250124-24_-158
20250124-24_-159
20250124-24_-160
20250124-24_-161
20250124-24_-163
20250124-24_-162
20250124-24_-164
20250124-24_-165
20250124-24_-166
20250124-24_-243
20250124-24_-167
20250124-24_-168

March 22, 2022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展覽筆記相關的分享。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