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第一屆的極限鐵人三項冠軍
主辦|DVTT 醫聲論壇鐵人隊
主講|許仁茂 教練
時間|2021/01/09 09:30
地點|萬華運動中心
▌前言
當初會得知「許仁茂」教練,主要是關注到「台灣極限鐵人三項賽事」,而許仁茂教練以四十多歲的黑馬之姿,奪得第一屆極限三鐵冠軍,他的補給團隊並無任何專業選手,都是自己的家人與四個孩子,身上沒有功率計、智能手錶,在看似陽春的團隊及裝備當中,不僅完成如此艱鉅的極限賽事,還拿到首屆極限鐵人冠軍。
台灣極限鐵人賽事是甚麼比賽呢?它是台灣最困難的鐵人賽事,全程 226 公里,先在秀姑巒溪與溪流搏鬥3.8 km,接著騎上武嶺賽事路線180 km,最後路跑的終點則在合歡山主峰42 km,總爬升高度將近 7000 公尺。
其中任何一項都相當艱鉅,更何況一天內要完成三項!所以我也抱持著朝聖神人,以及學習他的觀念與技術,而報名參加了這場講座。

▌學習
過程教學的觀念與心法是與過去想像不太一樣,可以感受到許仁茂教練獨到的訓練手段,以下簡列三個印象深刻的重點。
站著騎車的訓練目的
許仁茂教練提及,自己不太常外騎,很多時候是在家裡的陽台外練騎,這樣有兩個好處,其一是「節省時間」,另一是「一項練三項」,許教練騎車時幾乎都是站著,屁股不太會碰到椅墊,因為他認為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徵召更多的肌群,從手臂、背部、大腿、核心等都能達到訓練的作用,訓練動作以站姿及趴姿為主。
他的訓練課表當中,跑步月跑量大概 150 公里 、游泳 3.8 公里每週兩趟,剩餘時間則以騎車為主,他提及自身有工作以及家庭,必須選擇最有效率的方式。
追求高強度的效率訓練
延續上面的重點,許教練提及「如果要練得舒服,乾脆不要練」,非常有力量的一句話,聽完不自覺的汗顏一下,不過他有說到盡可能的要求自己,其實反而是對自己好,因為當你從跑步變成走路時,這時身體感受到舒適感,要再重新啟動時,反而要耗費更大的意志力,所有唯有如此,才能推進自己加進步。
但其實他運用了一些心理學的技巧,人類原始本能就是「趨吉避凶」,當瞭解到了這些本能後,只要在發生前先避免,就能達到更有效益的訓練效果了。
以體感作為訓練指標
許教練本身是沒有使用功率計、智能手錶,腳踏車也是盡量從簡,椅墊太長甚至還把它鋸掉,連水壺架都沒架置,與一般對訓練的想像不太一樣,他提及自己訓練時的指標就是,訓練過程從頭到尾都要感覺是酸的,如果不是酸的就還沒達到自己的最佳速度。
他會在不同的場地及配速當中,去感受肌肉抽筋的臨界值,再將這樣的身體記憶內化,在比賽當中能夠展現出來。
上面的訓練聽起來似乎很古典,但其實許教練會去查風速,以及感受不同體重下的配速體感,他將這些舉證藉由自身內化,成為了最好的訓練例子。

▌後記
其實許仁茂教練還講了許多內容,像是營養攝取、鞋帶綁法、比賽技巧、開放水域、轉換心法等,兩個小時都沒使用到簡報,但從頭到尾內容緊湊且充實,都是經驗累積下來的碩果,尤其是對於自我的訓練要求,都是很值得參考學習的內容。
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我覺得活動品質很好且超值,還意外拿到了兩個水瓶,分別是 DVTT 以及 FXT 的水瓶,很好的一次參與體驗。
今天本來是渣打馬拉松的比賽日,也是我自己的初馬,但因為疫情而取消,雖然覺得很可惜,不過藉由空檔的機會,將當天的學習及感動記錄下來,作為自己的輸出學習。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學習系列」相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