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音樂劇」科普「音樂劇」的原創劇作。
演出|唱歌集音樂劇場 TOTAL Musical Theatre
時間|2021/03/28 14:30
地點|台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座位|大廳區,13排01號
票價|850元(原價1000元)
▌前言
「從劇本的命題到結尾的致謝,可以看見劇團對音樂劇有很大的愛。」
《大家都想做音樂劇!》是由高雄的小劇場發跡,後來得到了許多好評,受邀到台北進行巡演,過去在許多的地方都有耳聞這部創作,在故事工廠的臉書看到售票資訊,雖然宣傳蠻臨時的,但還是慶幸有買到視野很好的位置。
這是一齣小品的音樂劇,有點像是結合科普的音樂脫口秀,可以學到音樂劇的經典知識,能夠看見脫口秀的挖苦辯戰,最後聆聽到原創的歌曲呈現,有很多元的娛樂價值存在。
《大家!》這次由唱歌集、故事工廠、聯合數位文創、時藝多媒體四方共同主辦,先於2021年三月在親子劇場啟動演出,更計畫於下半年在台北進行30場長銷式演出 。
▌節目簡介
嶄新進擊 2.0 劇場版《大家都想做音樂劇!》,歡迎你來到節目錄影棚內現場,給你瘋狂熱血音樂擂台賽,還有最民主公開的現場觀眾投票,表決歡唱專屬於這場演出的音樂劇主題曲!
看 40 代女強人、經手無數成功商業劇場的君姊,和剛學成歸國、龜毛執著的新銳作曲家 Brian 來到「大家SHOW」錄影現場,搶答主持人 OD 提出的音樂劇考題,透過四道經典的命題進行辯論,並來場華文音樂劇的製作大比拚。
不只君姐和 Brian 要使出渾身解數互尬競爭、博取現場觀眾支持,所有現場參與「大家SHOW」錄影的觀眾朋友才是主角!
除了不時接受主持人 OD 的發問與攻擊,現場還會透過最直接公開的現場即時投票,分曉觀眾對主持人所提題目偏好,指出音樂劇市場主流,提供大家針對「黑特劇場」吵翻天的音樂劇大哉問,直接表達心聲的機會!

▌觀劇體驗
一、場地空間
場地空間為「台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總座位數為903席,分別為一樓大廳區657席,以及二樓包廂區254席,我的座位為「大廳區,13排01號」,因為我是一開賣就購買的票券,剛好是中間走道的第一排中間,算是視野及價格都很不錯的座位,推薦給大家。


二、劇情發展
節目總長約90分鐘,中間沒有休息時間,這次的導演為「林羣翊」、編劇「孫自怡」、劇本改編「高天恒」。
整齣劇作以三個演員為基底,去辯論四道音樂劇的命題,雖然主要演員數量不多,但是透過不同變化的表現及層次,並不會有觀賞上的疲乏感,藉由劇中主持人 OD 的穿針引線,讓整齣音樂劇像一場秀,音樂風格多變輕快,與觀眾互動詼諧自然。
裡面有許多音樂劇的明梗與暗梗,不過有深思過笑點的運用,避免陷入只有少數人能理解的窘境,即便是暗梗也有不同的層次,大概是圈內人聽到莞爾一笑,圈外人也能略知一二的狀態。
這齣劇當初是從小品出發,這次拉到較大的舞台,整體表現固然也是很好的,但是可以感受到如果在小劇場演出,《大家!》的化學效應會是更加的明顯,也很期待後面三十場的演出資訊。

三、劇中亮點
一、用「音樂劇」科普「音樂劇」
這次用音樂劇來討論音樂劇,是很獨特的表現形式,讓我想到前陣子紅遍美國的「漢密爾頓 Hamilton」,以及去年底演過的「苦魯人生」,皆是透過音樂劇的載體,來傳遞一些想傳達的知識,同時富有寓教於樂之作用。
二、充滿共鳴的音樂劇四大命題
裡面討論了「題材選擇、歌曲原創性、是否要用字幕機、歌曲說白比例」,據說都是詹喆君時常在校園演講的內容,也透過了多次演講及聽眾的感受打磨,選題上都相當精準有共鳴,而這些命題其實都不是二元論的對錯,而是像光譜的兩側,需要多方考量評估後,最後才能依照比例的多寡,做最後的艱難抉擇。
三、現場即時投票,了解大眾真實感受
這次搭配現場觀眾的投票,能夠了解身旁其他觀眾的想法,也能成為劇團調整改良的參考,並迫使你思考並且即時表態,當你開始有一些掙扎時,其實就如同劇團創作時的抉擇兩難。
四、打破第四面牆的觀演互動
除了上面投票的橋段外,演員也會因應投票結果,有一些不同的即席演出,甚至在某些環節走下舞台,與觀眾有一些互動對答,最後再銜接回劇情當中,過程相當詼諧自然。

四、演員表現
飾演美女製作人君姐的為「詹喆君」,是唱歌集劇團團長,也是樹德科大表藝系的老師,表演的過程相當自然,能夠因應現場有不同的拋接,可以聽得出來歌唱底子扎實,歌聲飽滿渾厚,相當的厲害。
飾演節目主持人 OD 的為「曾志遠」,我覺得讓這齣劇有趣流暢的關鍵,角色與演員的形象非常契合,透過主持人的穿針引線,讓整齣劇能夠有一些切分的頓點變化,也在表演過程當中,能夠調度出一些豐富性。
飾演才子創作家 Brian 的為「蔡恩霖」,主要是與君姐辯戰的角色,也將角色飾演的詼諧到位,與另外兩位演員的拋接自然。
最後結尾有一段小彩蛋,則是飾演助理阿炫的編曲「張清彥」,從觀眾席出現,並獨唱一首曲目、合唱一首主題曲。
舞蹈設計為「林聖倫」,這次的編舞與歌曲也相當契合,並沒有很多複雜的肢體展現,但是可以調度出和諧及豐富感,也讓演員在有餘裕的情況下,讓劇情能夠不斷推進。

▌觀後心得
可以想像這是一齣對音樂劇充滿愛的團隊,才能將這些「深刻感受」變成「原創劇作」,音樂劇算是一個小眾的娛樂,但是這個作品讓許多新舊觀眾於此相聚,也成為推薦朋友入門賞劇的敲門磚。
本來想寫關於劇中的四個命題,但是後來認為枝節龐大,很難一個段落講清楚,不過就如上面所及,其實這些命題都不是二元論的對錯,而是像光譜的兩側,需要多方考量評估後,最後才能依照比例的多寡,做最後的艱難抉擇。
我相信劇團一定在演出前也經過多番討論,雖然最後不管是現實或時間考量,可能沒有達到預期的想像,但也是經過一番掙扎的產出。
總體而言,我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音樂劇,也因為它的架構完整,我甚至覺得或許能有更多的集數,以及每年連續展演的可能性,並針對不同的命題及當時的時空做一些改編,相信也能產生更多觀演的對話空間。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觀劇心得」相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