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珍貴,在於不能倒帶
主辦|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策展|李雲龍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第 4 特展室
地址|臺中市北區淡溝里館前路 1 號
展期|2021/11/03–2022/05/01
時間|09:00–17:00(周一公休)
費用|100 元(一票逛全館)
▌前言
其實當初行程沒有安排科博館,後來看到有這個《我們必須老嗎?》特展,便安排前來,結果一來就逛了許多展館,一不小心就寫了好幾篇展覽筆記,列於下方同場加映,都蠻推薦大家去逛的。
這次會前來主要是展覽主題與自身長照相關,也鮮少看到以此主題作為特展的,好奇之下便到此展區了,下方會簡列一些自身觀看的筆記及重點。
同場加映:
《眼不見微菌―微真菌特展》展覽筆記
《「無界∞鏡相」:第6+7屆科學攝影特展》展覽筆記
《南安小熊安在否特展》展覽筆記
自然科學博物館常設展(中國醫學、心靈故事)
▌展覽簡介
展覽內容從「認識自己」、「健康促進」、「擁抱年老」三大層面探討老年議題,以人口學、生物學、醫學、社會學等多元角度顯現人類老化問題,規劃多項體能檢測設施供現場體驗,並揭示近代老年生物科學家初步研究發現:原來「老化」只不過是一種「慢性」疾病,可望透過治療修復、逆轉人體細胞與器官功能,甚至擁有改變人類進化過程的可能性!展場採用綠色與暖黃為主色調,明亮空間營造充滿希望與生命力的氛圍,大眾能透過深入而輕鬆的方式感受「老」的嶄新樂活世界。
遠古時代因生存條件嚴苛、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平均預期壽命約 20 歲, 40 歲以上即為相對高齡;隨著 19 世紀以來蓬勃的科學發展帶動醫療進步、生活品質與保健觀念提升,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在 2020 年來到 73.2 歲,聯合國人口預測專家更推估,人類壽命正以每 10 年大約增加 2 歲的速度發展,未來前仆後繼出現的百歲人瑞將是稀鬆平常的現象。
策展人李雲龍表示,此特展是特別為資深公民設計,而現在已能通過大數據資料推算預期壽命,展場特別規劃「我還有多少餘命?」互動裝置,讓參展者體會可能的健康餘命與預期壽命的距離。特展展出最新的統計記載、人口發展指標與相關研究報告,透過視覺化的活潑展場設計,帶領大眾一窺全球人口與壽命變化過程,觀展者可從自身出發,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並遙想人生最後 10 年的樣態,進而勾勒未來的銀髮生活。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衛生統計報告,全球平均健康壽命並沒有跟上平均壽命的增長;面對延續越來越長久的生命,人們如何擺脫「帶病長壽」的光景?特展設置多個檢測區,包括血壓血氧量測健康小站、平衡能力檢測、智慧體適能、自行車騎乘校正與體能挑戰、認知能力訓練、大腦活化訓練等, 並展示針對長者設計的安全輔具器材,介紹各項適合銀髮族從事的被動式運動、複合式運動、主動式運動;鼓勵長者養成規律運動,有助於改善肌力與體能,減少跌倒的恐懼感、增加年長者心理與社會功能、改善免疫系統及預防慢性疾病、降低血壓與膽固醇等等助益,期盼大眾從實際體驗深入理解運動科學、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即時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
「人生珍貴,在於不能倒帶。」,展場入口短語提醒著人們應該把握當下,珍惜健康與光陰。作為科普社教機構使命的場館,科博館自 95 年起便於生命科學廳常設展區「我們的身體『生、老、病、死』」展示諸多人體科學知識、身體保健及建構生命價值觀的珍貴文物與互動式展品,特別推薦搭配本特展參觀,會是一趟身心靈收穫滿載的生命旅程!






▌展覽筆記
我們並不會因為年歲增長就長出智慧,而是要主動培養才可積累智慧
我原本很擔心會成為太過衛教的展覽,或是少了一些文化性的內容,但其實展覽有加入東西方對年長不同的記載,我覺得是這次很不錯的地方。
展覽前半段使用人口學、生物學、社會學等研究來探討年紀這件事,也有一些蠻有趣的議題,像是彭祖壽八百、長生不老的研究、女性壽命大都高於男性等,後半段則是很多操作性的道具,像是注意力拍打燈、血氧血壓檢測站、銀髮健身器材等。
我覺得後方的器材區就比較像是世貿那種的展覽,跟藝術特展的感受上比較不太一樣,醫學的補充資料對於醫學領域的人來說相當重要,不過一般民眾的接受度可能就不太一致,當天從操作器材的整體觀察,現場自然形成熱門及冷門區,熱門區大多是簡易好上手,小朋友喜愛的操作形式,冷門大多步驟繁瑣,趣味性稍低,其實也能因此得知民眾的喜好,並逐次做一些微調。
不過很開心科博館嘗試加入這樣的議題,讓大小朋友能夠關注到這塊「看似遙遠的議題」,但其實都發生在你我身旁的親人朋友,期許這個主題能成為常態性的帶狀展覽,每次都注入不同的創意元素,激發民眾對年長更多的思考。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YL-GaE-DZ5D3t-T3J814Q/videos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YL-GaE-DZ5D3t-T3J814Q/videos












































































March 18, 2022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展覽筆記」相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