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至之城-2021 亞洲藝術雙年展》展覽筆記

20250124-24_-28
圖來源/國立臺灣美術館

「亞洲未來主義」「亞洲科幻文化」作為主軸,透過科幻視角重新省視亞洲的過去與當下

主辦|國立臺灣美術館
地址|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展期|2021/10/30–2022/03/06
費用|免費
官網|https://www.asianartbiennial.org/2021/
粉專|亞洲藝術雙年展 Asian Art Biennial

▌前言

蠻意外這個展覽是可以完全免費入館的,雙年展的作品都非常豐富,可以安排更長的時間參觀,我當時入場時應該剩一個小時左右,所以沒有全部的展品都有欣賞到,也有一些是影像作品,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觀賞,關於整體的心得,則於下方筆記處分享。


▌展覽簡介

第八屆 2021 亞洲藝術雙年展將以「Phantasmapolis未至之城」為題,由臺灣獨立策展人高森信男擔綱本次展覽總策劃,以多策展人的形式,邀請臺灣策展人侯昱寬菲律賓策展人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Guazon)印度策展人安努舒卡.拉堅德蘭(Anushka Rajendran)泰國策展人暨藝術史學者唐娜維.恰卜瑞蒂(Thanavi Chotpradit)組成多國跨域的策展團隊。

本次展覽嘗試以「亞洲未來主義」「亞洲科幻文化」作為主軸,透過科幻視角重新省視亞洲的過去與當下,透過亞洲藝術家的視角重新探討亞洲的都會、技術、衝突、性別和未來想像,打造一座最靠近未來的未知城邦。

「Phantasmapolis」一詞是新造的希臘字,分別由「Phantasma」(幻影、魅影)「Polis」(城邦)所組構而成。「Phantasmapolis」一詞的靈感來自於建築家王大閎所撰寫的英文科幻小說《Phantasmagoria》(中譯《幻城》),「Phantasmagoria」一字為 19 世紀之前透過光影投射技術所構成的「幻影鬼屋」。而王大閎的科幻小說則是述說西元 3069 年時,於太空中漂流的王子。

本屆亞洲藝術雙年展「Phantasmapolis 未至之城」,嘗試以「亞洲未來主義」及「亞洲科幻文化」作為主軸,透過科幻視角重新省視亞洲的過去與當下。本展的展出作品試圖脫離好萊塢科幻電影中對於亞洲的刻板印象,並透過亞洲藝術家的視角重新探討亞洲的都會、技術、衝突、性別和未來想像。

「Phantasmapolis 未至之城」以多策展人的制度,邀請五位來自不同國家的亞洲新銳策展人。跨國策展團隊將雙年展的規劃,從展覽本身加以演展,延伸出錄像單元、文獻展示、特別放映、論壇策畫及學術讀本出版等項目。期望透過多元的方式,來建構對於亞洲未來主義的想像。

大型雙年展通常較為專注於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呈現。本屆亞洲藝術雙年展除了繼承過往亞洲藝術雙年展的慣例,從亞洲各地匯聚重要的當代藝術創作者外,亦嘗試建構出藝術史的脈絡。也因此,觀眾得以在本展中觀看戰前的日本科幻動畫、1960 年代的日本前衛團體紀錄、1970 年代大阪萬國博覽會的中華民國館文獻。

除此之外,透過劉國松的太空繪畫、王大閎的登月紀念碑、楊英風的雷射攝影、一直到鄭淑麗、王俊傑及洪東祿等人的作品,「Phantasmapolis 未至之城」企圖書寫台灣藝術史中的科幻文本脈絡。本展亦同時邀請菲律賓策展人泰莎.瑪莉亞.奎松(Tessa Maria Guazon)及台灣研究者汪怡君,分別針對菲律賓文獻及亞洲科幻酷兒文獻進行爬梳及展覽的呈現。除此之外,由印度策展人安努舒卡.拉堅德蘭(Anushka Rajendran)所策畫的「錄像單元」,亦匯聚了亞洲多國的重要錄像創作者,成為窺看亞洲相關議題錄像創作的重要櫥窗。

本屆亞洲藝術雙年展於全球疫情延燒期間舉辦,對展覽本身亦帶來不少挑戰及衝擊。國際藝術家多在無法親自蒞臨展場的情境下,完成此次作品的呈現。許多藝術家也根據各自對於疫情的觀察,而發展出特殊的創作計畫。譬如台灣藝術家何采柔,便決定將大廳原本臨時性的體溫量測及實名制登記設施進行重新設計,成為某種類似「檢疫大廳」的入境閘門。

除了提出面向未來的想像之外,本屆許多參展藝術家的作品更是緊貼著當下的現實,以及對於亞洲城市過度開發的不滿。參展藝術家們的創作小至微觀的昆蟲世界,大至浩瀚的宇宙星雲,參展藝術家們不僅創造出視覺上的特殊經驗,更同時將未來主義作為直指社會議題的尖銳工具。

本城邦歡迎蒞臨「Phantasmapolis 未至之城」的觀眾,期盼訪客們皆能在本城之中找尋到您所感興趣的作品。在複雜、多元的未來世界之中,得以重新思索未來的面貌及當下亞洲之中所蘊含的未來性。本城邦也提醒蒞臨「Phantasmapolis 未至之城」的觀眾參閱本展的相關活動資訊,透過參與不同的活動及瀏覽線上的資源平台,得以令您更深入的登入屬於未來世界的亞洲藝術。


▌展覽筆記

其實這種當代藝術的內容,我個人目前還不太能理解,甚至有時覺得作品有點詭譎難懂,下方僅就兩個比較有感的兩件作品做一些簡易心得分享。

很多藝術都會舉辦雙年展的形式,不過我目前參加的不多,雙年展的展品豐富多元,通常都會橫跨時間及空間性,邀請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品,很像是該藝術項目最大的嘉年華會,因此大部分也不是一次就能看完的。

當天館內其實有相當多的民眾,不過館區很大,欣賞起來也不太會壅擠,整體而言,都可以找到一處自由欣賞的空間,作品散佈館區各處,可以就有興趣的主題停下腳步,慢慢地欣賞感受。

雖然目前還沒完全看懂許多作品的意義,但是幫自己在這個時間節點作紀錄,也許兩年後再翻看時,又會有不同的心境。

20250124-24_-191
20250124-24_-192
20250124-24_-193
20250124-24_-194
20250124-24_-195
20250124-24_-196
20250124-24_-197
20250124-24_-199
20250124-24_-198
20250124-24_-200
20250124-24_-201
20250124-24_-202
20250124-24_-204
20250124-24_-205
20250124-24_-203
20250124-24_-245
20250124-24_-207
20250124-24_-206
20250124-24_-208
20250124-24_-209
20250124-24_-210
20250124-24_-211
20250124-24_-212
20250124-24_-213
20250124-24_-214
20250124-24_-215
20250124-24_-216
20250124-24_-217
20250124-24_-219
20250124-24_-218
20250124-24_-221
20250124-24_-220
20250124-24_-222

挑選作品

作品:《光譜》《OR-BIT》
作者:莫尼娜.阿爾.垮迪尼(Monira Al Qadiri,科威特)
介紹:〈光譜〉系列將波斯灣過去與未來的兩種產業:採珠與探油合而為一,創造出結合鑽探機及珍珠色澤的奇異結構體。以此概念為中心,莫尼娜後續亦發展出一系列的創作,包括懸浮於半空中,彷彿太空船般的〈OR-BIT〉 系列。

個人短評:
這個作品是漂浮在空中的,當下看相當驚奇吸睛,作者使用了和諧亮麗的配色,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精品一樣,這個作品使用的也不是目前地球會有的物件,也創造出如展覽主題的未來感。

20250124-24_-29
20250124-24_-30
《光譜》、《OR-BIT》

作品:《大衛計畫》
作者:王俊傑(台灣)
介紹:《大衛計畫》是不斷回歸、自我完成的宇宙。此次於亞洲藝術雙年展中王俊傑展出了《大衛計畫三部曲》的全貌。從 2004 年發表的第一部〈大衛計畫第一部:無題 200256〉、〈大衛計畫第二部:狀態計畫 II〉至 2008 年〈大衛計畫第三部:大衛天堂〉,在五年期間,王俊傑透過創作追憶已逝的友人。

在《大衛計畫》中,主角是位穿著西裝黑皮鞋的男子,在他轉開門把走進室內,就進入了 一處無限回歸的世界。其中不斷出現的物件:點滴瓶、槍、櫻花墜落、柳橙、插著紅玫瑰的花瓶、閃雜訊的電視機、鋁椅、蓮蓬頭等,私人記憶中的片段,構築出這個宇宙的基底。 在〈大衛計畫第三部:大衛天堂〉中,主角從戶外草地打開了門進入室內,走進客廳,走進書房,走進浴室,走進臥房,離開室內,再走到了原本的戶外草地。於展場中不斷回放的影像,建構了自我回歸的宇宙。

王俊傑在影像建構的空間宇宙內,無論是方向性的消失,影像的斷裂與接續,訊息的自我追悼,物理樣態的消失,創造出了一處不屬於真實世界的空間。而建構這宇宙空間的藝術家與被投影於牆上的穿著西裝黑皮鞋的男子,譜出了真實與虛擬間僅能相望,不可相連的哀悼曲。

個人短評:
當下在看這個影片時,雖然看不出全部的原意,不過有感受出重複的氛圍感,以及似乎有悼念的意味,驚訝的是這些影片居然是十多年前就已經完成的作品,即便拿到現在,其實還是相當符合現代,可見真的是一個高度完成的藝術創作。

20250124-24_-31
20250124-24_-32
20250124-24_-34
〈大衛計畫第一部:無題 200256〉、〈大衛計畫第二部:狀態計畫 II〉、〈大衛計畫第三部:大衛天堂〉


March 20, 2022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展覽筆記相關的分享。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