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晝夜:於死亡中前行》展覽筆記

20250124-24_-5
圖來源/世界宗教博物館

死亡,不過如同黑暗與白晝的一個分界線罷了

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
地址|新北市永和區中山路一段 236 號 7 樓
展期|2022/06/21–2023/02/05
時間|10:00–17:00(週一公休)
官網|https://www.mwr.org.tw/

▌展覽簡介

「生命是永恆的,愛是不朽的。而死亡,則不過如同黑暗與白晝的一個分界線罷了。」 — 肯內斯.克拉瑪 《宗教的死亡藝術》

值此戰爭與疫情紛沓而至的時刻,我們同死亡的距離似乎從未如此之近,不幸的是,對於死,恐懼多過於對未知的想像能力。曾經在文明的懵懂時期,自然萬物成為了人對與死亡的認識與想像,之後再由宗教的生死觀,呈現了諸多死後世界的面貌,成為人對生命的完整觀照。

人一方面在宗教的生死觀實踐意義;另一方面又以理性逐步將死亡隔絕在生活之外,並以科技,追求不再有死亡的理想世界。但我們也必須回問,死亡是生命的苦痛?還是展開意義人生的必要?

這正是世界宗教博物館長期所肩負的使命,從世界各宗教的生死觀出發,讓人回到自身與心靈。並透過生命教育系列特展,帶領觀眾進入生命階段的各個篇章,從 2019 年探討老年的「樂齡天團-老而彌堅的熱力」、2021 年的初生與成長階段的「愛與勇氣的冒險之旅」、2022 年「神隊友巴士『愛戀婚姻』線 — 世界愛神請帶隊」進入了壯年階段的愛戀挑戰,而今年度的特展「生死晝夜:與死亡中前行」正是此系列中討論生命中關於「結束」的篇章。

在這個疫情與戰爭改變許多人生命的時刻,我們不妨跟隨前人的腳步行進,透過一場未知的旅程,去想像死後世界的種種可能,如果生命的結束是另一場探索旅程的開始,那麼迎接我們的會是什麼?「生死晝夜」特展正是一趟關於生命的體驗之旅,我們誠摯邀請觀眾一同在知識與體驗的沈浸中想像生與死,這不僅是一趟穿越死亡的旅途,更是在此刻的陰霾中面向新生的契機。


▌展覽筆記

當天前往宗教博物館主要是工作的關係,與衛生局心衛中心夥伴一同前往,雖然不像以往自身前往看展,有非常充裕的時間欣賞展品,但是從個人職能專業的觀點去思索,如何在這樣的場域推動心理健康議題,是很好的跨專業合作契機,也很榮幸有這次的機會,因為剛好是自身很關注的「共融藝術」議題。

宗教博物館坐落永和區,它緊鄰一間百貨公司比漾廣場,博物館位在其大樓的六七樓,是較為少見的場域位置,館區佔地二三八八坪,場館也運用偌大的建築空間加上設計,創造出靜穆的靜心氛圍,從外面走入博物館後,也能夠明顯感受到從塵囂至寧靜的狀態。

此處的導覽不會有制式的標準答案,留給觀者很多的留白空間,以及很多獨處的機會,走向靈性的自我對話。這邊也沒有偏屬任何宗教,它海納各種不同的信仰,從不同的信仰中去思索生命旅程。

我這次主要是看《生死晝夜:於死亡中前行》特展,此次海報的主視覺來自於《宗教的死亡藝術》書中的一句話「生命是永恆的,愛是不朽的。而死亡,則不過如同黑暗與白晝的一個分界線罷了」,此話似乎看淡生死不過如此,而屬於「晝」的「生」使用具象的筆觸,而屬於「夜」的「死」則使用抽象的線條,似乎也道出人們對於死亡總是充滿模糊的理解,而這次的展覽體驗則是直面生死議題,也不再嚴肅的二分化兩者的界線。

雖然是看似嚴肅的議題,但其實裡頭不是教條式的傳遞資訊,它結合許多流行化的美學元素,也融入了互動式的觀展體驗,像是先坐在「走向未知」展區,等待隨機的叫號之後,再前行至下一個旅程,隨後也沒有制式的動線或形式,讓觀者勇敢起身、自由前行,用沉浸式的方式體驗生命無常的旅程。

「死亡讓時間有限,我會怎麼運用這有限的時間?」這是展區看到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因為「有限」而更為「珍惜」,「內在警鐘」展區有很多關於生命反思的問題,可以讓你內省並持續發酵,雖然這個特展剛好到今日結束,但是這個博物館很推薦給大家,常設展也很值得欣賞唷!

20250124-24_-4

Fabruary 5, 2023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 - - - - 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 - - -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 - - - -有興趣看「展覽筆記」相關的分享。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