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屬於台灣的在地音樂劇,中西合併的巧妙結合
演出|躍演VMTheatre Company
時間|2022/03/1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
座位|1 樓— 9 排 — 6 號
費用|3000 元
▌前言
這部音樂劇是自身期待已久的劇場作品,那天看完之後,應該榮登目前喜愛的音樂劇前三名,使用了屬於台灣原創的在地故事,將東西方元素結合的相當巧妙,創造出歌仔戲版本的流行音樂劇,其實劇場作品看多了之後,對於驚奇感會有一些麻痺,但是這一部作品有再次打開我的閾值。
剛看到這部作品時,老是會搞不清楚「釧」字該怎麼唸?其實就是來自於王寶「釧」的釧,讀音為「ㄔㄨㄢ」,劇中及習慣也都是這樣唸,不過在網路上找字音時,發現教育部國語辭典使用為「ㄔㄨㄢˋ」,而教育部閩南語辭典則為「ㄔㄨㄢ」,分享給大家。
▌節目介紹
等一等,他是否還在?
寶釧別走,我們回來了!
超過 3 萬人的感動,臺北首度搬演
牽起你的手,牽起永遠的承諾
隨著酬神舞台搭起,鑼鼓聲響起,
即將喚起跨越生死的記憶與愛戀。
不能說的過去,被遺忘的承諾,
都再次於戲台上交會。
澎恰恰原創故事,躍演製作團隊精心打造,
歷經五年音樂會巡演與發展,
《釧兒》首度於臺北國家戲劇院登台!
生死兩茫,情愛不滅,
寒窯不遠,等一等相會!
::: 故事介紹 :::
一個不敢搬演《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歌仔戲班,存在著一段大家都不願提及的過往⋯⋯喪失記憶的團長兒子阿強,總在戲台上出神地尋找那段失落的曾經;一位年輕女子釧兒,每日等在戲台下期待薛平貴回窯時「身騎白馬」的曲調能再次響起;團長老友因為樂透中獎,委託財務困難即將解散的戲班於廟會連演 30 場,向廟方表達酬神敬謝之意,唯一條件就是戲班一定得再次搬演《薛平貴與王寶釧》⋯⋯
當戲台上再次響起那段離窯與回窯的一世承諾,阿強的回憶逐漸浮現,一場穿越生死的鑼鼓大戲,就此展開。

▌觀劇體驗
一、場地空間
這次的場地位於「國家戲劇院」,全場地共有四層樓,總共 1498 席,我的座位為一樓的「 9 排 6 號」,這是我目前在戲劇院坐過最好的位置,雖然之前有坐過更前面,但據說其實五至十排的中間才是最好的視野,能夠微觀又宏觀的欣賞到整個舞台的狀態及細節。
當天我有使用兩廳院的停車優惠,只要看戲的民眾都可以使用,我覺得還蠻划算的,以前都不知道,與大家分享這項資訊。因為兩廳院附近不太好停機車,有看戲的話停汽車也是另一種選擇,進入到劇院內的大廳,有機台可以輸入車號,週一至週四可以用八十元停六個小時,週五至週日則是一百元,如果是原價的話則為每小時五十元,付費方式也蠻多元的,也可以悠遊卡、一卡通、行動支付等。


二、劇情發展
節目總長約 155 分鐘,中間休息 15 分鐘,這次的故事原創為「澎恰恰」、導演為 「曾慧誠」、編劇 / 作詞為 「梁越玲」、音樂總監 / 作曲暨指揮配樂為「李哲藝」、演出樂團為「灣聲樂團」、歌仔戲顧問為「尚和歌仔戲劇團」,甚至還有英文翻譯等工作,是編制龐大、多元、專業的團隊,此劇共有 28 首原創曲目。
此部作品為躍演第八號作品,從七年前 2015 年搬演至今,從戶外試演場到劇院旗艦版,過程經過多番的修改調整,已然成為至臻的演出版本,如果用三個關鍵字形容這齣音樂劇,我會挑選「歌仔戲」、「人鬼戀」、「等待」。
劇本以阿強失憶為起始伏筆,抽絲剝繭展開故事的情節,阿強與釧兒是一對過去的戀人,以前最愛的戲碼即為《薛平貴與王寶釧》,劇中也巧妙的將故事的劇情與《薛平貴與王寶釧》作連結,用近似戲中戲的模式,呼應到男女主角身上,劇情時而內、時而外的交待,使故事也增添一些夢幻感。
此劇以傳統戲曲「歌仔戲」為主要元素,故事雖圍繞在釧兒與阿強兩人身上,但是也延伸到傳統與現代之現況,傳統戲曲逐漸沒落的局勢,並同時有其他角色的劇情支線,這些支線不喧賓奪主,反成為畫龍點睛的安排。
演出過程透過影像、燈光、佈景、音樂、演員的調度,豐富並推進了劇碼,在過程中有不少鼓樂喧天、歌舞昇平的橋段,但是在這樣熱鬧的狀態下,也有縝密的思考安排,即便是兩相交涉同步進行的情況下(拚台橋段),仍能保持演出上的韻律感。
劇中的燈光以及投影使用也蠻精準的,這次不少舞台上的橋段,同時有許多歌隊演員在台上,但劇團透過燈光及投影的縝密安排,創造出角色的前後景關係,因此並不太會失焦,抓不到觀看的重點。
三、演員表現
此段落將該場的演員與角色做紀錄,每位演員僅作簡易的短評與認識。我認為此劇經過多次的調整,每一位角色都有長出自身的骨肉,不會因為迥異的背景性格設定,造成劇情推進失焦,整體來說還蠻收斂精準的。
「周定緯」飾演男主角「阿強」,已經看過好幾次周的演出,我覺得越來越精湛,跨界音樂劇圈已然相當成功,雖然對此戲的舞蹈感覺很游刃有餘,但肢體表現的感受上有點太流行感,會感覺些許與劇情的時空背景有衝突。
「張芳瑜」飾演女主角「釧兒」,第一次看到她演出,個人認為相當驚豔,感覺此劇的歌曲感覺已然是量身打造,並不是每個演員都能勝任的曲調,同時與周的情侶感很契合。
「荒山亮」飾演阿強父親「天來」,也是第一次看到其演音樂劇,整體演出還蠻自然的,不過感覺角色的力道可以再更大些。
「楊子儀」飾演天來老友「黑豬」,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楊演音樂劇,角色形象上有蠻大的不同,屬於劇中的幽默擔當,關於「黑豬」的角色骨肉,可參考楊粉專的貼文。觀看貼文請點此
「張擎佳」飾演阿強母親「美雀」,在劇中有不少的戲份,與不同角色皆有一些衝突的對戲。
「王悅甄」飾演黑豬老婆「小冷」,第一次知道王是《我家大姊0空窗》的編劇,想不到也有擔任演員。
「呂承祐」飾演團員俊男,劇中飾演喜愛男主的角色,藉由單戀沒有結果來鼓勵男主角,但不過度渲染此支線,我認為是另一個不錯的亮點。
「周宛怡」飾演養女玫瑰,雖然戲份不算多,但也有演出養女的困境。
「曾慧誠」飾演廟公,導演自身也跳下來一同演出。
四、劇中亮點
一、屬於台灣原創的在地故事
我認為最重要也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創作屬於台灣的原創音樂劇,這是國外無可取代、也無從模仿的精隨,劇中使用了傳統「歌仔戲」的元素,但是整體表現又符合流行元素,是一個能夠跨齡欣賞的作品,我也藉此再次認識歌仔戲。
二、精修至臻的旗艦作品
劇情雖然以男女主角為主脈,但是其他角色的表現也相當立體,許多支線的劇情也別有滋味,但在推動劇情的過程又不會互為干涉,表現收斂並達到加乘的效果,有看到一些前期作品的設定,據說原先有三個小時的版本,這次則精修至兩小時半,整體而言,我覺得是意猶未盡的體感長度。
三、充滿細節的原創曲目
這次的編劇 / 作詞為尚和歌仔戲劇團團長 「梁越玲」、音樂總監 / 作曲暨指揮配樂為「李哲藝」,劇中曲目巧妙將歌仔戲的語彙、唱腔、身段融入西式音樂劇的樂曲,穿插國語及閩南語,或唸或唱的呈現,相當過癮也具新意,關於音樂的細節創作,推薦後面這篇論文,有詳細的解構分析。(文章推薦:原創中文音樂劇《釧兒》探析 ──以戲劇結構、歌仔調與歌仔戲表演為範圍)
當天演出的伴奏是「灣聲樂團」,從我那個座位的體驗,整體的音量及音場的感受都蠻穩定舒適的,能夠搭配現場樂團演奏,也是很有生命力的展現。
歌曲導聆:李哲藝的音樂Bar〈序曲〉、〈無可救藥〉、〈草戒指〉、〈天空藍了〉
四、近乎實景的舞台設計
這次的佈景看的出來花了不少重本,很多佈景都是實景打造,即便是從上而降的房屋景片,也都是立體有致的設計,有許多場景都有一些巧思,像是米粉攤餐車、野台歌仔戲、飛人與鋼管舞、風雨交接的動態佈景等。從英文翻譯及舞台佈景,感覺這部作品是有往國際的願景,期待持續展演並行銷國際。

▌觀後心得
整體而言,我個人是還蠻喜愛這部作品的,讓過去對於歌仔戲沒太大興趣的我,也產生了想要好好認識的動機,運用在地的故事很有親切感,有再次打開劇場驚奇感的閾值,可以榮登目前喜愛的音樂劇前三名了。
若要提一些個人認為的缺點,就是我覺得某些橋段太現代了,例如有演員拿著智慧型手機,以及在舞台上騎著 Gogoro 電動機車,都會讓我覺得有些出戲。(看資料的時空背景為民國九十五年)
另外就是這次的節目冊使用多張酷卡的設計,因為是散裝沒有裝釘的形式,我覺得除了翻閱不太方便,也少了書籍原有的篇幅空間,希望可以看見更多的創作理念、作品故事、演出紀錄等,不過套裝內有狗尾草戒指,我覺得還蠻有紀念價值,會讓我想好好留存。



March 16, 2022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觀劇心得」相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