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夏耘-樹人講堂》心得筆記

20250124-24_-30
圖來源/2022 良師樹人夏耘團隊

良師樹人社群: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主辦|2022 良師樹人夏耘團隊
時間|2022/06/25
地點|線上 Zoom 平台
費用|早鳥價 990 元

▌前言

關於樹人講堂

良師樹人起源於民國100年,由楊田林老師立志,為台灣培訓一群致力教育培訓講師,而開辦「樹百人」講師課程。後續開辦的「企業講師專班」及「醫護專班」學員,和由黃同慶老師辦理的「B.E.幫助教育」的學員,與林娟老師創辦的「將才人資班」學員,因有相同的教育理念,五個社群交流頻繁,決定於民國108年正式成立「良師樹人」聯合社群。

「良師樹人」社群的主要目的:為提供學員交流、共創成長的平台,每一年,都會舉辦『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次重要活動。

除了讓夥伴聯繫情感,也學習新知,互相交流,以保持教學初衷,在教學上共同成長

「 夏耘」活動,擴大舉辦「樹人講堂」,邀請社群外的好友們一起參加課程,與我們一起開心的學習與成長。

我與良師樹人的緣分

我在 2020 年七月時踏入良師樹人社群,這是一個三天的講師培訓營,一個班級大概十八人左右,會先進行學員的審核,主要是由助教事前電話會談,討論想要上山的起心動念、個人決心,另一則是盡量減少背景雷同的成員,能夠增加整體的多元性,也看見更多新的可能性,並型塑出該班獨有的風格。

我當時的期數是講師八班,雖然只有三天的相處,但會覺得與這群夥伴彷彿認識許久,也很珍惜每次活動相見的機會。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不只是課程的教學技法,而是有一個共同向上、良善循環的講師社群,人人是我師,處處皆教室,這邊有太多值得學習的人事物。

註:當時的心得連結

20250124-24_-48
20250124-24_-49
20250124-24_-50
20250124-24_-51
與當時八班夥伴的照片記錄

文章主題:
1. 活動流程
2. 夏耘大禮包
3. 線上講座(聽、說、讀、寫)
4. 夥伴共學設計
5. 整體參與心得
閱讀時間: 6分鐘

▌活動流程

當日為全天的線上課程,活動緊湊充實,很少看到線上課程有這麼熱絡的反應,以往參加其它線上課程,如有小組討論容易流於形式,不太容易達到好的成效,不過當天討論緊湊高效,有時還有些意猶未盡。

有一陣子沒使用 Zoom 上課,看到現在 Zoom 有廣播功能,能夠一次對所有小組進行通知及投影,有被驚艷到這個改良,也讓小組的討論功能更加完善。

20250124-24_-350
圖來源/2022 良師樹人夏耘團隊

▌夏耘大禮包

活動前有寄送課程使用的大禮包,裡面包含課程教案、暖心卡片、零嘴點心、濾掛咖啡、口罩收納袋等,我某部分也是因為大禮包吸引報名的(大嬸心態哈),這些點心大多是與社福單位合作,也能同時達到公益的作用,也有很多與課程結合的教具巧思!

20250124-24_-353
20250124-24_-351
我用網美照的方式拍攝哈

▌線上講座|聽、說、讀、寫

每一個講座的內容都很精彩緊湊,我分享自己在其中的一至兩個收穫,將整體的活動心得放在最後一段。

【聽】聽出助己助人的力量|王芬瑛老師

自己很喜歡 Sally 老師分享「為什麼無法好好傾聽的原因」,並練習用三種身分來重新看待傾聽,分別是人類學家(好奇心)、科學家(機會練習)、園藝家(給時間),用新的角度來看待同一件事時,就有機會聽出情緒、處境、期待、渴望。

我也很喜歡裡面一句話,就是「將傾聽成為一份禮物」,禮物是需要付出心意,當你全然的投入時,這個當下對方是可以感受到的,最近在看一本書《禮物的美學》,對「禮物」這件事有很深刻的分析與見解,也分享給大家。

【說】談影片在課程中的運用與引導反思| 王一郎老師

用影片來進行課程教學,對我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對這門課程很感興趣。一郎老師選用了幾部廣告來做一些示範,印象很深刻的是將某部影片拆解成三段來進行播放,每一段都創造出不同的情緒(好奇、懸疑、期待),並適時地丟出一些問題,幫助觀眾聚焦及思考,並透過情境、提問、小結來進行帶領。

也學習到提問的應用方式,要隨著學員的狀態進行設計,講師也分享「ORID 焦點式提問法」,讓學員從中得到各自的收穫,也讓我對影片教學有了深刻的感受體悟。

【讀】圖片呈現好閱讀 | 江樵老師

現在很流行斜槓這個詞彙,江樵老師分別有「簡報」與「攝影」兩個專長,斜槓的英文是 Slash,我覺得更精準的語彙可能是 dash,圖像就是從「」變成「」,將兩種不同領域的能力串連,相互組合創造綜效,幫助兩者達到好的加乘效果,而江樵老師就是很好的示範, Sally 老師的「傾聽」應用在不同領域也是同樣的概念。

自己平常就很喜歡看視覺溝通的資訊,很喜歡當天這個主題,講述了不同拍攝角度的氛圍,講師也分享了鏡頭語言「近中遠、你我他、上中下」,以及不同的敘事順序,能夠創造出截然不同的感受,並推薦了一本書《一個故事的 99 種講法》,看完或許會有腦洞大開的驚奇感。

【寫】寫入人心OUTPUT| 趙胤丞老師

「寫作」是我這一兩年很喜愛的興趣,不管是看展、閱讀、學習等,都透過學習作為輸出,胤丞老師的講座分享很多深刻的金句,首先是出書的起心動念,出書等於「用生命影響生命」,並透過作者的掙扎,讓讀者少掙扎點,雖然現在科技發達,有很多影音類的課程,但我覺得「閱讀」仍是不可或缺的載體。

「寫作沒有登雲梯,一字一字耐心 Key」,我很喜歡講座提到的這句話,很多時候「先相信,才看到」,要先下去實做並且積累,能力才能因而培養起來,胤丞老師也分享一年一書的個人經驗,並帶大家打破寫作困難的心牆。

全息圖筆記|張家榦老師製圖

當天參與學習的「張家榦」老師,課後馬上產出了四張全息圖筆記,真的太讓人驚艷了!

20250124-24_-352
20250124-24_-354
20250124-24_-355
20250124-24_-356
圖來源/張家榦老師製圖

▌夥伴共學設計

很多時候課程參與的成員也相當重要,能夠創造出一同向上、彼此成長的氛圍,我當天有一種感覺,就是彷彿全台灣最認真的老師們都出現在這了,講者拋出的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在聊天室看到很多精湛的回饋,即便兩百多人的講座,大家也幾乎都主動開啟鏡頭參與。

我當天有幸被抽到大組分享,除了用魔術與心得串連之外,也分享到夥伴留言區的回饋分享,也都讓我有不少的學習,像大翔老師的留言「將衝突顯化才有機會處理」,我覺得就是很有智慧且有共鳴的一句話。

我覺得線上課程有一優勢,就是強大的數位共創,能夠同時發表個人想法或小組討論,而且節奏能夠更為明快,當天有使用到「Padlet 壁佈板」,能夠一鍵看到兩百多人的心得回饋,有人整理資料、有人製作圖文、有人回饋心得,很有默契地各司其職,也讓學習有更多的延伸性。

20250124-24_-31
20250124-24_-32
20250124-24_-33
小組討論/大組分享/共學心得留言板

▌整體參與心得

「講師有三力:教學力、引導力、行政力」

我對楊田林老師的這句話很有共鳴,許多事情都有「表面」與「底層」,如果用程式語言的話就是「前端」與「後端」,老師除了應該具備的教學與引導之外,其實行政也相當重要,這樣才有看待全局的能力,我也相信好的教學來自於很多層面的細節。

過去曾參與良師樹人冬藏的活動籌辦團隊,只能說這邊真的好多「狠人」,雖然大家平時都很忙碌,但都不計辛勤的想要辦好活動,下班後開了無數夜晚的線上會議,過程中享受犧牲,也犧牲個人享受。

雖然四季活動已舉辦多年,但每一次都會看見新的創舉與嘗試,團隊運用「戲帶三分生」的態度籌辦,我只是參與者也都能感受到這種氛圍,總體而言,能夠參與到這樣的活動是很幸福、難能可貴的。

註:上方「狠人」指的是找到自己在意的領域,不問結果,全神投入,當個連自己都害怕的狠角色。(此概念來自於:EP267 一生至少嘗試一次,當個連自己都害怕的「狠人」吧!|大人的Small Talk

20250124-24_-52
20250124-24_-55
2022 良師樹人夏耘團隊/2022 線上夏耘大合照

July 8, 2022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學習系列相關的分享。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