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FISM ASIA》舞台比賽 B 組觀賽筆記

參賽者張海碩的表演,台灣觀眾應該很熟悉,有來比賽或表演過不少次,程序以「時間」作為題材主軸,魔術師的形象是一名「偵探」,許多展示的動作都跟角色的形象非常吻合,魔術效果的發生時,也會有一些跟時間有關的音效,像是敲鐘聲、時鐘滴答聲,同時加上煙的動態感創造出魔幻的效果,彷彿置身於 19 世紀末的英國,有興趣者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連結,直接欣賞他的演出吧!

活動資訊
主辦|中國雜技家協會
時間|2024/09/26 14:00–16:00
地點|深圳歡樂谷
場館|中國魔術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示範劇院
座位|自由入席
費用|全票 1300 元人民幣( TMA 團報價)
官網|https://sz.happyvalley.cn/2024MagicFestival/

前言
我自己將紀錄內容分成三種型式,「核心元素」紀錄表演者主要使用的道具,「演出內容」則描述表演者大致的表演流程,「觀後心得」則記錄自身觀看後的想法及程序亮點,而表演者後面的稱號取名,則是以我觀賞完的感受而自行取名。


參賽者一|曹楊(扇子滾滾哥)

代表地區:香港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FISM 入圍資格)
核心元素:光點、花、仕女扇

演出內容:開場表演者從黑色的階梯緩步走下來,階梯會隨著步伐一階一階的發亮,很有獨特的氛圍與氣場,其以仕女扇為主要元素,表演者可以雙手展示空手後,直接空手變出扇子,同樣扇子也能雙手同時消失,都是蠻極致的出現與消失,過程也有搭配其他的扇子效果,像是隨著光點移動長出仕女扇。

後半段表演者慢慢走上階梯,搭配雙手連續空手出扇,每變出一把就更增添後續的不可能性,加上緩步走上階梯的姿態與氛圍,很容易去堆疊觀眾的情緒與期待。

結尾時,表演者使一把扇子不斷旋轉後瞬間消失,同時階梯也與開場的畫面雷同呼應,階梯一階一階的向上發光,最後變成光點消逝,階梯除了發亮之外,過程也會出現大量的煙霧,很有魔幻的氛圍。

觀後心得:觀眾看到發光階梯時驚呼聲蠻大的,表演者將仕女扇玩到相當極致,有使用黑科技的感覺,光點是相當現代的元素,而仕女扇是古典的項目,兩者結合在一起,剛開始看會覺得會有點衝突,不過看了幾次下來,感覺有創造出表演媒材的獨特性。

這一次表演我覺得可能剛好是第一位,氣勢稍微比在台灣演時弱了一些,聽說有一把扇子有小失誤,但其實看不太出來,最終比賽的分數還不錯,應該是第五名,僅次於師傅的功夫出牌而已。


參賽者二|松田有生 Yuki Matsuda(齒輪機器人)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
核心元素:齒輪、花、服裝

演出內容:表演者飾演一位遊樂園的機器人,他身上有齒輪,表演者有將齒輪拆下來玩一些光碟的效果,同時他想要追求經過的女孩子,於是開始變花朵給對方,但是過程不斷失敗,於是他試著要脫離機器人的身分,發現女孩這時開始出現好感,接下來透過劇情玩一些變裝的效果,最後發現快沒電時,他又變回機器人,劇情這時又回到原點,彷彿剛剛都是一場空。

觀後心得:這段表演的喜劇成分高,是一段好玩有趣的劇情,不過魔術大多數是常見的效果,以及服裝及演桌質感還不是很精緻,感覺可以再優化一下。


參賽者三|Myeong Ji Yong(冰錐哥)

代表地區:韓國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
核心元素:水、冰錐、冰塊

演出內容:表演者飾演有結凍技能的人,能夠將水變成冰塊及冰錐,表演過程會不斷變出冰錐,也有從手臂長出數根冰柱的魔術效果,結尾時則開始出現血色的元素,以及演桌上的大冰塊也蔓延出血色,而表演者的手最終被冰給凍結,冰霜從手掌蔓延至手臂處,畫面可以看到衣服手臂處出現冷冽的白色。

觀後心得:因為道具是淺白透明的顏色,剛開始花了很多時間在理解是什麼物品,起初以為演桌上是一顆礦石,而手上一直變鐘乳石出來,想說這題材也太奇妙,後面則開始慢慢理解它其實是冰錐,但這時候可能已經進入程序的中段了,表演者變出冰錐的展示是慢慢轉出來,其實神奇度不是很高,很容易聯想到方法,我覺得這套程序還不是很成熟,不過結尾凍結的畫面還蠻特別的,期待未來程序的演進。


參賽者四|Mill Nathan(天國男子)

代表地區:泰國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FISM 入圍資格)
核心元素:紙、書、各式白色物件

演出內容:表演者身著白衣站在白椅上,一開始播放著泰語版的生日快樂,彷彿在回想某些事件,接下來開始出現一些魔術效果,像是紙往空中一甩變成碎片、隔空甩出一堆紙張等,以及將一個物件連續變體,像是依序變成白色的王冠、星星、小紙扇、紙張、碎片等,彷彿回想到某些回憶,還有一個多張紙張懸在半空中的畫面,而結尾印象中就是不斷炸出紙張及雪花,整體畫面感很豐富。

觀後心得:現場看的時候覺得是很有意境的呈現,我覺得很有在天堂的氛圍感,不過劉謙說他飾演的有精神疾病的人,這我倒真的看不太出來,劉謙說他也看不出來。以魔術本身而言,聽聞他目前的機關需要距離比較遠的舞台,因為比賽舞台很深,也剛好達到加乘的效果,現場的畫面感及觀眾反應都蠻熱烈的。

聽說他當初是以出牌為主的程序,後來去「YU HOJIN CONSULTANT」三個月修程序,Hojin 當時問他說:「你覺得你出牌能夠比我強嗎?」,他聽完之後看來也只能改程序了,於是演變成現在這套新程序。


參賽者五|森谷祐太 Yuta Moritani(紙戲預言哥)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心靈部門
核心元素:紙芝居(KAMISHIBAI)

演出內容:表演者提及日本人會用紙芝居來說故事,過程就是每講到一個段落就會翻到下一張圖卡,看起來就像聽繪本的感覺,而表演者提及他要說一個灰姑娘(Cinderella)的故事,然後故事中會遇到一些情境,表演者會詢問觀眾一些開放式的問題,這些問題剛好融入到故事情境當中,因此翻到下一張故事圖卡時,剛好等於是上一個問題的預言。

例如講一個水果,觀眾提到橘子,翻到下一張牌卡打開就是「橘子」馬車,後面就是依序詢問不同的問題,每次都剛好能吻合,而最後一張剛好是所有情境的結合,加強預言效果的信服度,表演最後還有一個回馬槍結尾(Kicker Ending),緊扣灰姑娘的故事主軸。

觀後心得:其實我事後回想一下,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表演流程,但現場觀賞時因為表演者的英文發音較難聽懂,大大影響表演的節奏感,台上觀眾也有點搞不清楚狀況,導致流程推進及語言引導的效果不彰,也造成部分的小失誤,語言是心靈魔術很重要的工具,因此我覺得相當可惜。

備註:「紙芝居」是日本傳統說演故事的一種形式,又名紙戲劇、紙戲。


參賽者六|張海碩 Read Chang(福爾摩斯)

代表地區:韓國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一般部門亞軍)
核心元素:煙、書、懷錶、時鐘

演出內容:他的表演台灣觀眾應該很熟悉,有來比賽或表演過不少次,程序以「時間」作為題材主軸,魔術師的形象是一名「偵探」,許多展示的動作都跟角色的形象非常吻合,魔術效果的發生時,也會有一些跟時間有關的音效,像是敲鐘聲、時鐘滴答聲,同時加上煙的動態感創造出魔幻的效果,彷彿置身於 19 世紀末的英國,有興趣者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連結,直接欣賞他的演出吧!

影片:[더매직스타 1vs1 액트] 105,120시간은 배신하지 않는다 한국 마술의 신성 장해석 #더매직스타

觀後心得:已經拿過 FISM 一般部門亞軍的選手,整體來說完整性相當高,不過當天觀看時,感覺狀態還沒有很好,氣場沒有完全出來,加上在偌大的舞台演出,似乎也有點削弱他這套表演的畫面及氛圍感。


參賽者七|楊宗勳(公園雨男)

代表地區:台灣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
核心元素:牌、傘

演出內容:開場漫步走到舞台中間,這時開始下雨,將雨滴的意象用白牌呈現,效果有用手接雨,突然變出一張白牌,彈一下雨傘的傘面,白牌就像雨滴瞬間變出來,甚至衣服撥一下,也落下一堆白牌,畫面非常的視覺化,很棒的創意與意境轉化。

隨後響起 La La Land 的經典音樂,表演者開始用雨傘表演跳棒的魔術,感覺是難度比較高的技巧,其一是使用雨傘作為道具,另一是表演者有將雨傘飛蠻遠的距離,再者是還加上旋轉及速度,需要極佳的控制技巧,不過這一次是看過幾次現場,表現比較穩定的一場。

觀後心得:之前在台灣第一次看到這套程序的時候,就還蠻喜愛這個流程,這次比賽砍掉了中間踢踏舞的橋段,所以體感上感覺程序很簡短,有種還想看就結束的感覺,之前有與表演者聊天,他提及還有許多想要的效果還沒完善,希望之後可以加入進來。

取名公園雨男的緣由,不僅是故事場景發生在公園,而是宗勳因為住宿的房間空間不夠大,因此在當地比賽前真的是趁半夜的時候,跑到飯店外的公園練習這套程序!另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是,表演所用到的公園座椅,是他直接淘寶下單,寄送到歡樂谷比賽現場,聰明地解決了運送的問題,提供給大家參考。


參賽者八|鈴木駿 Shun Suzuki(音樂出牌)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
核心元素:牌、球

演出內容:將音樂與出牌結合的程序,有運用牌的外觀搭配出牌手法,做出鋼琴的畫面感,過程將出牌與音樂性串連的很好,會讓人想要不斷往下看,也有使用球與打鼓的音效結合,以及每次變出一串彩色牌落下,就會出現鋼琴的滑音聲,觀眾對這招的反應很熱烈,最後結尾雙手各開一個金色的圓扇,當作鈸敲一下,很突然也很幽默。

觀後心得:我覺得他最後沒有入取是這次的遺珠之憾,聽聞是因為時間不夠五分鐘所以被刷掉的,上一屆 FISM 手法冠軍的 JunWoo Park 也是音樂出牌,不過我覺得鈴木駿有他自己的風格,期待他未來程序的演進。


參賽者九|李瑶 Li Sisi & 李阳冉Li Yangran(南充雜技團)

代表地區:中國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FISM 入圍資格)
核心元素:扇、傘

演出內容:雜技團是當天的壓軸參賽者,故事主線是男女邂逅的浪漫故事,運用舞蹈加魔術來呈現劇情,主要的魔術都是以變出「扇、傘」為主,以魔術而言,其出傘的畫面及效果更優於扇子,傘及扇在中國的諧音為「散」,似乎也映合著最後的結局,最終是一場有緣無份的邂逅。

觀後心得:我覺得這如果是舞台劇的橋段相當舒服好看,但如果是魔術比賽就會有點突兀,因為以一般部門來說,這人數似乎有點過多了,再來是魔術的效果重複性較高,沒有特別驚豔突出的魔術亮點,這段表演放在魔術比賽上就會有點尷尬,不過我覺得開幕或閉幕晚會很適合邀請他們,可以讓大家欣賞不同魔術的創作形式。


圖片來源:FISM ASIA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