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資訊
主辦|中國雜技家協會
時間|2024/09/26 14:00–16:00
地點|深圳歡樂谷
場館|中國魔術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示範劇院
座位|自由入席
費用|全票 1300 元人民幣( TMA 團報價)
官網|https://sz.happyvalley.cn/2024MagicFestival/
前言
我自己將紀錄內容分成三種型式,「核心元素」紀錄表演者主要使用的道具,「演出內容」則描述表演者大致的表演流程,「觀後心得」則記錄自身觀看後的想法及程序亮點,而表演者後面的稱號取名,則是以我觀賞完的感受而自行取名。
參賽者一|趙羽佳(音樂少女)
代表地區:中國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FISM 入圍資格)
核心元素:牌、球、短棒
演出內容:開場女主角背對觀眾彈奏著鋼琴,彈到一半覺得煩悶不想彈了,便將樂譜撕下揉成紙團丟進垃圾桶,這時候垃圾桶飛出一顆白球,感覺是類似小精靈的角色,表演者開始與其互動,並且玩一些球的手法。
隨後還變出指揮棒,開始用指揮棒搭配出牌進行一些手法,後面還有變出一把小提琴,音樂也換成小提琴的伴奏,再持續進行一些出牌的魔術,最後結尾再一陣鋼琴的滑音聲後,畫面也噴灑出許多的樂譜並落下。
觀後心得:趙羽佳是上海馬戲學校的學生,今年只有十六歲,如果屏除南充雜技團的話,是現場唯一的女性表演者,當天看下來,我覺得她球的手法還蠻不錯的,牌的話則可以再更熟練及設計巧思,飾演的角色很符合她本身的年齡,有少女俏皮可愛的氛圍,目前鋼琴演桌除了情境及少部分效果之外,還沒有太多明顯的應用,期待未來程序的演進。

參賽者二|Smart(動感哥)
代表地區:泰國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
核心元素:牌、球、頂針
演出內容:舞台上有鋪一個紅地毯,從地毯走上前很有表演者的氛圍,程序基本上就是手法強勁的玩一些經典的舞台元素「牌、球、頂針」,效果也是常看到的那些招式,每到一個段落的時候,表演者會自己「哈」一聲,感覺是一位 High 咖表演者,程序使用他的白色眼鏡作為首尾呼應。
觀後心得:聽說他有在台灣遊學還是念書之類的,2023 年有拿過 808 舞台魔術亞軍,這套程序雖然動作純熟,不過以比賽的層面來說,魔術的創意比較少一些,感覺可以把紅地毯跟娛樂表演者的主題延伸更多巧思,設計更多的物件與創意。

參賽者三|渋谷勇徹 Yutetsu Shibutani(玩具哥)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
核心元素:牌、球、玩具
演出內容:一開始拿著公事包,似乎代表已經進入社會的上班族,這時候開始緬懷過往,於是開始變出一系列玩具,也有照片的元素,增加一些意義感,出牌則使用類似桌遊的卡牌外觀,讓出牌的畫面不會突兀,也玩一些球的手法,主要使用紅球,配合劍玉展示一球變四,最後結尾有一些 combo 串招,剛放進許多玩具的黑盒子,裡面玩具瞬間消失,盒蓋變成相框,照片有出現應該是母親的照片,然後最後又回到上班族的角色。
觀後心得:是一個經典的故事劇情,步入社會之後開始緬懷過往,對三十幾歲的世代很有共鳴,程序有做首尾呼應,流程有使用到不少的玩具魔術效果,有些環節還有些凌亂,應該還有許多的發展性,期待程序未來的發展。

參賽者四|HoJung(好俊哥)
代表地區:韓國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FISM 入圍資格)
核心元素:牌、花瓣
演出內容:主要以「白、紅」為主色系的牌及花瓣,牌的出現、擺放、展示位置都很優美,有幾招很神奇的牌招,像是兩張一上一下的牌,這時往中間漂浮飛去,牌瞬間消失變成雪花,以及變出五張牌之後,一次五張牌瞬間消失。
他本身也是馬卡(Card Roll Down)這個技法的專家,也有設計一些不同畫面感的效果,像是一張接著一張的瞬開,或著是八張瞬開的畫面,馬卡的動作很細膩,沒有那種在後方瑣碎小動作的感覺,結尾是我覺得他流程最美的畫面,牌慢慢消逝變成花瓣,並且從手中流瀉而下。
觀後心得:他本身也有出一部關於馬卡的教學帶「Counting Stars」,之前也是韓國幻真製作室《SNAP》的出牌表演者,出牌表演者最早是蝴蝶男(Lee Chang Min)擔任,其實就是他 FISM 得獎程序的原型角色,後來由 HoJung 接續這個角色,因為很少看到 HoJung 現場演出,所以他這次來比賽時蠻期待看到他的程序。
是韓國魔術手法的頂流之一,他的程序算很純粹的出牌,就是魔術師的角色不斷放招,不過肢體及畫面有創造優雅的風格,據說他原本只準備好幾招關鍵的效果,然後彩排完沒問題之後,才開始排這次的表演流程,然後在飯店練習一整天,也是一位心臟很大的表演者,感覺這次還沒到完全發揮,期待之後程序的演進。
註:分享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就是頒獎典禮的晚上,因為台日韓都在同一間火鍋店慶功用餐,於是大家就拱 HoJung 跟李益東兩個人 Battle 馬卡,非常有趣的畫面跟橋段。

參賽者五|潘兆其(小王子)
代表地區:澳門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一般部門季軍)
核心元素:光點、星星、畫本、玫瑰花
演出內容:取材自經典法國小說《小王子》,程序以呵護一朵玫瑰花為故事主線,每當玫瑰花枯萎凋落時,表演者總是會想盡辦法將其挽救回來,搭配各種不同的魔術效果,例如用畫本將其變出、將花瓣浮空並全部還原成一朵等,玫瑰花也有設計成有生命力的畫面,能夠與魔術師有一些互動性。
除了玫瑰花之外,也有設計光點與星星的魔術,像是五個光點變成一顆星星,然後最後變出很多顆星星,遍布身上及樹上的各處,創造出星光熠熠的氛圍,畫本也有一些不同的效果,有一個變出一朵雲的之前也沒看過。
觀後心得:程序比上次看到又大改了一次,整體的故事主線變得相當清楚易懂,現場也有不少觀眾起立鼓掌,表演者的演技蠻好的,不會有魔術師常見的那種展示動作,很投入角色的個性狀態,是一段很好看的演出,我覺得神奇度也還可以,這次拿到了一般部門季軍,期待之後還能夠有什麼樣新的突破。

參賽者六|Wookie(韓國 Rocker)
代表地區:韓國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FISM 入圍資格)
核心元素:牌、短棒、麥克風
演出內容:開場衝到舞台前方,用自身的聲音吆喝觀眾炒熱氣氛,隨後開始用短棒模仿打鼓,並且表演一系列的短棒魔術,最後變成麥克風及立架,開始對嘴唱搖滾歌曲。後半段則拿起電吉他,並把牌當作「撥片」的意象,開始做一系列牌的魔術,其一高潮點是連續速開馬卡的橋段,最後結尾在吉他噴出火光後告一段落。
觀後心得:這套表演之前就在 TMA 看過,感覺沒有太多程序的更動,表演者的舞台感很好,會利用舞台的遠近到處跑動,不過整體魔術效果的強度差不多,並沒有特別驚奇的魔術效果,除了開場吆喝觀眾比較有迴響,後面的魔術感覺現場觀眾的反應比較平一些。
我覺得他也是大心臟的表演者,表演前看他都還在攤位賣道具,感覺沒有太大壓力,非常佩服這樣天生的表演者,他準備登場之前,從觀眾席似乎有聽到他在後台喊叫一聲,應該是他上台前的儀式感吧。

參賽者七|神保賢孝 Masataka Jimbo(六扇哥)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手法部門季軍)
核心元素:牌、球
演出內容:程序有各種極致的手法呈現,例如他的馬卡是「牌、球、牌、球」的排列,然後雙手開九顆球可以雙面展示,以及逆開扇成四個不同顏色的牌扇,甚至再進階六個不同顏色的牌扇,後面再用大牌做一次四個不同顏色的逆開扇、雙手展示五個不同顏色的牌扇等。
觀後心得:我比較看不出程序的主軸,但是有很多很極致誇張的手法,看得出表演者的手法很逆天,應該在手法創意上加分不少,有些手法有點接近雜耍的等級,像是牌球交錯的馬卡,因為物質特性不同,其實光是自己擺放就不容易了,他居然還是用變的方式呈現,難怪外國人總是說,每當你覺得手法練到很厲害時,總是有一個亞洲人會突破你的想像。

參賽者八|彭閔(絕了閔哥)
代表地區:台灣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
核心元素:球、蜘蛛絲
演出內容:將球與蜘蛛絲結合的流程,一般的球消失是變成雪花,表演者將其改成變成蜘蛛絲,效果是手上的球一抓就會變成蜘蛛絲,也有表演一些球的經典效果,除了球變蜘蛛絲之外,也可以逆向進行,將蜘蛛絲搓揉之後,變成一顆球,以及蜘蛛絲噴灑出去之後,再飛回去演桌的畫面,最後結尾記得是嘴巴及手上的物件變成白色緞帶不斷往下流瀉,然後表演者精疲力盡之後,直接躺在舞台上。
觀後心得:表演者用豐富的表情演出這套程序,表演感蠻好的,效果上是以球為主體、蜘蛛絲為輔的流程,更直觀明確的說,這套應算是球為主體的流程,在只有單一魔術元素的情況下,魔術效果的變化就會比較侷限,球因為物件本身的特質,可能也很難像牌的性質變化出那麼多的花樣。
因此在欣賞這套表演時,會覺得效果的豐富度沒有那麼多,感覺它還有可以延展進化的可能性。

參賽者九|肖兵(變臉出牌)
代表地區:中國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
核心元素:牌、臉譜、絲巾
演出內容:將出牌結合變臉的表演,基本上就是牌變色的同時,臉譜也會跟著變色,出牌也有用到一些比較困難的手法,像是馬卡、圓扇等,接近尾聲時開始表演射牌,最後也表演了變臉裡面比較困難的「回臉」技巧。
觀後心得:我覺得這段表演放在一般的川劇變臉算很有巧思,但是拿到魔術比賽可能有一些劣勢,主要還是魔術效果的驚奇感,出牌目前是以常見經典的手法為主,在台下大多是魔術師的情況下,比較難引起共鳴,加上結合變臉的元素,兩者同時操作時難度更高,也會影響到變臉的速度感,因此感覺台下觀眾反應比較平淡一些。

參賽者十|Jordan K(品客男)
代表地區:韓國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FISM 入圍資格)
核心元素:麥片、牛奶、洋芋片
演出內容:以一身輕鬆的打扮入場,首先將一張賣場的 DM 變成一盒麥片,然後用那一盒麥片表演魔壺,就是那一盒麥片會變換包裝,變換的同時倒出來的內容物也不一樣,總共變了四次,有不同口味的麥片跟牛奶。
接下來開始一系列的洋芋片魔術,他使用的素材是袋裝洋芋片,比如將扁的變成滿的、用空手出牌的方式連續變出袋裝洋芋片、整包洋芋片瞬消變成洋芋片的雪花落下等,結尾畫面就是後仰跳投洋芋片至推車,這時推車瞬間充滿各式的零食。
觀後心得:我覺得這是一個結構很好的魔術流程,一開始推著空的推車入場,隨後開始不斷變出洋芋片及零食,最後結尾則推著滿車的推車離開舞台,非常直觀清楚的畫面,同時推車也不只是佈景用途,還可以發生魔術效果。
我認為除了開場的麥片版魔壺比較拖沓一些,其它內容都很不錯,再來就是變出的袋裝洋芋片,如果能再更鼓一些,畫面的神奇度應該會更高許多,不過製作難度應該不容易,最後是我很喜歡他把雪花變成洋芋片版本的細節。

圖片來源:FISM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