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資訊
主辦|中國雜技家協會
時間|2024/09/26 14:00–16:00
地點|深圳歡樂谷
場館|中國魔術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示範劇院
座位|自由入席
費用|全票 1300 元人民幣( TMA 團報價)
官網|https://sz.happyvalley.cn/2024MagicFestival/
前言
我自己將紀錄內容分成三種型式,「核心元素」紀錄表演者主要使用的道具,「演出內容」則描述表演者大致的表演流程,「觀後心得」則記錄自身觀看後的想法及程序亮點,而表演者後面的稱號取名,則是以我觀賞完的感受而自行取名。
參賽者一|平瀬伊吹 Ibuki(鈕扣王)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微型部門(微型部門 季軍)
核心元素:鈕扣、絲巾、牌墊
演出內容:一開始運用衣服玩四鈕集合,接下來請觀眾剪下他衣服上的鈕扣,將鈕扣放在絲巾上,並進行一些矩陣(Matrix)類的魔術,都是很極致乾淨的變過去,而且他的鈕扣素材還有一個特性,就是會縫上絲巾,能夠加乘魔術的神奇度,結尾有一個很大的效果,就是鈕扣跟絲巾都直接縫到牌墊上,而且可以直接送給觀眾並檢查。
觀後心得:第一個看到的近距離參賽者就端出這麼猛的作品,著實有被震撼到,感受上都是相當乾淨直觀的動作,而且鈕扣被縫住的這個堆疊效果,蠻有巧思與新意的,整體表演節奏明快不拖沓,結尾道具還可以送給觀眾紀念,當下看到就覺得應該可以得獎了。

參賽者二|趙俊(家鄉)
代表地區:中國
比賽部門:微型部門
核心元素:葉子、筆記本、紙球、杯子
演出內容:有一個關於家鄉或思念的故事情境,用口白跟照片創造氛圍感,接下來就是運用筆記本跟葉子變一系列的魔術,葉子做了蠻多效果,像是綠葉變枯,從無至有長出來等,也有用紙球跟杯子玩一些杯球的效果,程序使用到的媒介蠻多的,還有信封、照片、水等,有些可能只出現過一次,比較像是過場的效果,最後結尾拿起身旁的照片,然後變成摯愛家人的合影。
觀後心得:有一些招神奇度還不錯,但程序使用到的媒介比較多,觀賞起來會有點雜亂,雖然有角色跟劇情加入,不過部分動作還是很像舞台魔術師的展示感,會比較難完全投入到表演者的故事當中。

參賽者三|Kimoon Do(箭頭程序)
代表地區:韓國
比賽部門:紙牌部門(紙牌部門 亞軍)
核心元素:牌、牌盒
演出內容:Do Kimoon 招牌的箭頭程序,一開始魔術師用各種手法找出四張 Ace,然後請觀眾抽一張 Ace,假設抽到的是黑桃 A,接下來魔術師開始用各種方式將黑桃的一條龍(A to K)找出來,找牌過程有時候會跑出箭頭牌,也是程序的 Running Gag,每當箭頭出現時,就會產生一些出奇不易的效果,增加找牌過程的樂趣與驚奇感,流程也有運用牌盒玩一些魔術效果,完整影片可以點擊下方連結。
影片:Kimoon Do – FISM 2022 Act ‘Arrow’ | 세계마술대회 본선진출작 | 마술사 도기문 | World championships of magic
觀後心得: Do Kimoon 的表演節奏非常好,英文的能力也很不錯,程序雖然使用紙牌為主軸,不過畫面上的佈局比較像廳堂的方式,他主要採取站姿的狀態,能夠釋放肢體的延展性,許多展示會朝前方而非桌面,除了魔術效果的設計之外,也有縝密的穿插肢體動作及幽默笑點,讓整個程序更有可看性,不會有觀賞疲乏的狀況,之前這套表演比 FISM 的時候是第四名的成績,期待之後可以創造更好的佳績。

參賽者四|許竣傑 Joad(立骰杯球)
代表地區:台灣
比賽部門:微型部門
核心元素:骰子、杯子
演出內容:將杯球、立骰、矩陣結合變化的骰子程序,程序開始先用立骰展現手法,甚至立在手錶及卡祖笛上,表演也時常會穿插一些笑料,有運用立骰過程設計出很多不同的效果,像是搖至一半聲音不見,骰子轉移至手上,或是搖一搖之後,骰子顏色改變,甚至從杯子立出遠超過杯身高度的骰子等,因為搖晃的動作會增加魔術執行的難度,是魔術師看到會佩服的魔術效果。
觀後心得:將立骰與杯球結合並設計出許多獨特的效果,也可以因應場域作一些台詞上的變化,感覺是一套延伸性很廣的表演程序,不過當天有發生一些失誤,不然要入圍應該不是難事。

參賽者五|橫山將浩 Kisser(爆米花)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廳堂部門
核心元素:玉米粒、爆米花
演出內容:表演者的風格鮮明,一開始拿著沙鈴唱歌入場,程序的主軸就是不斷變出爆米花,隨手拿起一顆玉米粒,不管是丟、搖、吹等,都可以將其變成爆米花,甚至衣服上也都可以變,最後結尾就是請觀眾搖手上的沙鈴,發現聲音不見,接下來把沙鈴拆開,發現裡面居然全都是爆米花。
觀後心得:表演的主線很明確,是一段有趣的魔術作品,不過效果較為單一,觀賞到後半段的時候會有些疲乏,因為觀眾可以預料到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少了一些想像外的驚奇感。

參賽者六|余慧航 HuiHang(透明男)
代表地區:新加坡
比賽部門:微型部門
核心元素:水、硬幣、杯子、筆刷
演出內容:程序使用到的多以透明色的物件為主,像是水、絲巾、杯子、小水桶等,程序的涵義大概是有一個透明色的魔幻顏料,表演者使用畫筆去沾透明的顏料,筆刷所碰之處就會變成透明的,像是筆只要刷一下硬幣,硬幣的那個區域就會消失,過程也變了不少硬幣的魔術,也有表演不可能的平衡,不過平衡的是黑色眼鏡,加上物件放在黑色牌墊上,視覺上看不太清楚,最後結尾好像超時,沒有演完就暗燈了。
觀後心得:開場有點意義不明的鋪成,表演的物件及畫面的安排是硬傷,物件大多是透明色及黑色,其實都明顯影響到整個流程的觀看,因此很多效果都會慢一拍理解,挑選素材上可能還是要縝密思考,避免因為加入個人創意,失去觀眾的理解呈現。

參賽者七|市原冬真 Touma Ichihara(紙牌記憶術)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紙牌部門
核心元素:紙牌
演出內容:表演他自己版本的ACCAN,具體內容可能有點忘記,不過我筆記本寫的流程大致如下,首先他和觀眾借牌,說要表演記憶術,第一次表演請觀眾抽一張牌,接下來他便說出牌是在第幾張,然後剛好吻合。第二次表演請觀眾說一張牌,以及一個喜歡的英文字母,將字母寫在貼紙並貼在撲克牌上面,然後魔術師另外在紙條寫下一個數字,請另外一位觀眾壓好,這時請觀眾將牌插進牌堆中,接下來請觀眾打開紙條,牌的張數位置剛好就是紙條上的數字。
觀後心得:我覺得是神奇的魔術效果,不過表演的狀態比較偏枯燥,有時候節奏會有卡滯的感覺,沒有太多表演的鋪成或設計,比較像是執行這個魔術的指令及步驟,因此我現在仍有點懷疑我有沒有記錯他表演的流程。

參賽者八|鄧觀致 Vinci(魔方盲解)
代表地區:香港
比賽部門:廳堂部門(FISM 入圍資格)
核心元素:魔術方塊
演出內容:表演者請觀眾打亂魔術方塊,他在事前沒有看到魔方的情況下,直接在背後將其轉出來;然後也有請觀眾打亂魔方,剛好跟紙袋內打亂的魔方一樣;以及請觀眾在自己背後轉魔方,最後觀眾拿出來真的靠自己還原了魔方。
觀後心得:魔方在近幾年是很常見的主題,不過他將每個效果都做的更極致乾淨,把一些經典的效果變成加強版,表演者的語言能力也很好,不管是鋪成或引導也都很流暢,表演結束有部分的觀眾起立鼓掌。

參賽者九|五太子 Gotaishi(和尚杯球)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微型部門(微型部門 亞軍)
核心元素:杯子、紅球、鐘槌、敲鐘
演出內容:開場桌面出現鐘槌、敲鐘、杯子,以一身和尚的裝扮出現,以非常鮮明的形象增加亮點,接下來開始一系列的杯球魔術,首先他將鐘槌及敲鐘變成兩顆紅球,開始一系列很神奇的紅球與杯球魔術,杯子本身也有一些魔術效果,像是杯子一分為二等,最後結尾又回到了開場的畫面,桌上變回了鐘槌、敲鐘、杯子。
觀後心得: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表演,不僅角色形象鮮明,而且杯球的動作流暢且緊湊,加上運用鐘槌與敲鐘的元素,並講述是關於想像力的表演,更增添了表演的獨特性及意義感,是一段可列為經典的杯球演出。

參賽者十|陳漩 AL Chen(三公遊戲)
代表地區:台灣
比賽部門:紙牌部門(紙牌部門 季軍)
核心元素:紙牌、貼紙、鈔票
演出內容:以經典三公遊戲(Three card monte)作為程序主線,延伸一系列的魔術效果,開場先介紹起源,接下來開始進行遊戲示範,講述這種遊戲非常危險,因為老千可以偷天換日,也有邀請觀眾下注的環節,除了經典的玩法之外,也延伸出其他效果,像是搭配貼紙,將顏色貼紙貼在牌上,紅色的 Q 還會變色等,甚至連下注的板子都可以進行一些魔術,結尾有一個大效果會與前面下注用的鈔票作連結。
觀後心得:把經典的三公遊戲延伸出許多的效果,表演者會搭配口述的方式進行流程,表演的節奏跟氛圍都控制的蠻好的,效果出現的緊湊度也蠻高的,是一段經典創新的有趣流程。

參賽者十一|Jonio(鬍子哥)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廳堂部門(廳堂部門 亞軍)
核心元素:硬幣、梳子、小酒杯
演出內容:表演者的鬍子彷彿有一個魔幻空間,能夠從裡面變出許多的物品,主要以硬幣為主,硬幣變出來之後,也有表演一些流程,甚至還可以變出小酒杯,除了變一般尺寸的硬幣之外,也能變更大的尺寸,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大,是一段很有記憶點的表演。
觀後心得:之前已經在 FISM 獲獎過的廳堂程序,這次減少與觀眾互動的比例,感覺整體變得更加流暢,這套表演已然成為他的代表作品,鬍子魔術也深植在大家的腦海中。
他這次表演有準備一個普通的小桌子,主要就只是放變出來的道具而已,沒有特別有其他的用途或效果,我在想可能是道具直接放回口袋,會讓觀眾覺得手法不乾淨的嫌疑,因此最後做這個流程的設定。

圖片來源:FISM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