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808魔術大會》Day 1 張昱 研習會筆記

第二場研習會是由中國的魔術師「張昱(Bill Cheung)」主講,他曾經獲得 2018 FISM 紙牌部門冠軍,當時分數還達到九十分以上,放眼歷史來說,都是相當不容易的成績,我第一次看到他演出是在 2024 年 FISM ASIA 的開幕晚會,表演流程是相當純粹的升牌術(Rising Card),很符合他的表演哲學,魔術表演要容易理解且視覺化,過去厲害的紙牌魔術講座時常是邀請歐美的魔術師,這次很難得是亞洲人,並且還會說中文的魔術師,他這次分享了七個魔術,都是原理聰穎、迷惑性很高的流程,加上一些他表演的理論,很值得學習借鑒。

主辦|808 魔術店
時間|2025/03/08 16:30
地點|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 集賢廳
座位|自由入座
費用|B 區 2500 元(兩日全票)

第二場研習會是由中國的魔術師「張昱(Bill Cheung)」主講,他曾經獲得 2018 FISM 紙牌部門冠軍,當時分數還達到九十分以上,放眼歷史來說,都是相當不容易的成績,我第一次看到他演出是在 2024 年 FISM ASIA 的開幕晚會,表演流程是相當純粹的升牌術(Rising Card),很符合他的表演哲學,魔術表演要容易理解且視覺化,過去厲害的紙牌魔術講座時常是邀請歐美的魔術師,這次很難得是亞洲人,並且還會說中文的魔術師,他這次分享了七個魔術,都是原理聰穎、迷惑性很高的流程,加上一些他表演的理論,很值得學習借鑒。

他分享的第一招是「mini ACAAN」,流程大致上是先請 A 觀眾選一張牌,然後請 B 觀眾從一至五當中選一個數字,再請 C 觀眾從六至十當中選一個數字,假設 B 觀眾選的是二,而 C 觀眾選的是六,這時候魔術師說要將兩人的數字交換,當發到第兩張打開的時候會出現六,發第六張打開的時候會出現二,最後的結尾是兩個數字加起來之後的張數剛好是 A 觀眾所選的牌。

第二招是他提及想表演一個夢幻的魔術,請 A 觀眾在另一個空間把牌向上撥並且記住那張牌,然後讓 B 觀眾隨意切牌,並且還能讓 B 決定要上面還是下面,決定完之後,魔術師這時候將牌打開,那張牌正好是 A 觀眾記住的那張牌。

第三招也是「ACAAN」,魔術師隨意抓一落一落的牌,請 A 觀眾任意喊停,並且記住那一張牌,這時候讓 B 觀眾隨意喊一個數字,並提及當發到 B 的數字時,正好就是 A 記住的那一張牌,過程會講解規則是不能碰到牌,但這時候魔術師不小心把牌拿起來,於是便說:「其實不是這副牌,而是桌面上另一副未曾沒碰過的撲克牌。」這時候將牌往下發至該張數,而那張牌剛好就是 A 觀眾所選的牌。「ACAAN」很多魔術師都有不同的版本,可以透過張昱的版本去了解每一個動作台詞背後的細節,如何透過這些動作改變觀眾的認知與記憶,是很值得學習的一套流程。

第四招細節有點忘記,我用大致的印象去描述,請觀眾在一個袋子裡面,將一張牌抽出來反過來插回牌堆,後來魔術師展牌揭曉反過來的那張牌,竟剛好與魔術師牌盒裡唯一的那張預言牌一樣,接下來說觀眾可能會認為其它每一張牌都一樣,這時候魔術師將牌攤開來發現真的都一樣,但是其它牌全都是白色的牌,這時候請另一位觀眾念個咒語,發現連剛剛選的那張牌也變成白色的牌,然後再念一次咒語,居然連牌盒裡面的那張預言牌也變成白色的(這是我筆記大致的紀錄,如有錯誤大家再請告知,謝謝)。這一招是相當視覺化且神奇的魔術效果,也很符合「簡單、視覺化、預期之外」的三要件。

第五招是「Ultimate Three Change」,效果就是他表演三枚銀幣變成三枚古幣的經典流程,而他的特色是他最後變出的古幣是中間有孔洞的版本,神奇度會比以往更為不可思議。

第六招是「Ring BOX」,他運用錢盒搭配四枚銀幣表演硬幣穿桌,一開始是一顆一顆的穿透桌面,然後是一次四顆穿透桌面,最後出乎意料地將錢盒也穿透下去,這一個流程有運用很多錯引的細節,相當值得學習,並且搭配他的魔術理論去設計及思考。

第七招是「Greenseer」,運用的道具是一副紙牌,而它的牌背都是魔方的其中一面,可以算是紙牌魔方的「ACAAN」,這個紙牌魔術會搭配實體魔方一起操作,觀眾隨意轉亂的魔方並簽名,觀眾隨意講的撲克牌張數,魔術師將牌發至該張數之後,發現最後轉亂魔方的那面會與牌背的圖案一樣,上述是當天演出的效果,這是一個完整性高的道具,還可以變很多不同的魔術效果,可帶來不同於以往的紙牌魔術體驗。

第八招是「簽名牌入海報畫框」,他當天只有表演沒有教學,魔術效果就是觀眾選的牌會跑進畫框裡面。


他有提到幾個概念我覺得很值得分享,第一個是他認為好魔術有三個要件,分別是「簡單、視覺化、預期之外」,他說的「簡單」應該是指效果要純粹好理解,我認為就是觀眾看完可以用一句話去形容這段演出,因為人類是視覺的動物,而魔術「視覺化」可以幫助理解,這邊我覺得不僅是效果視覺化,而是每一個引導觀眾的指令步驟也要清晰易懂,不要有太多讓人產生燥感的過程,像是過多純粹口語的指令、繞來繞去的操作等,第三點則是「預期之外」,效果要超乎觀眾的想像或預期,這樣才能夠創造出驚奇感,也會有更難忘的觀賞體驗。

延伸上一段的內容,我想到強效魔術(Strong Magic)這本書曾提到一個觀念就是「清晰化(Clarity)」,非常吻合上述的方向,表演的台詞及引導要精煉、突出需要的重點,省去那些容易混淆、容易分心的無意義動作,因為造成觀眾過多的認知負荷時容易疲乏,進而影響魔術的觀賞體驗,書中有提到可應用的八個技巧,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去觀看。

他第二個提到的觀念是「香檳理論」,有點像是用香檳的意象來安排程序的起伏結構,香檳要爆開必須搖晃數次,爆開就像是魔術最後結尾的爆點,搖晃數次的過程就像是不斷創造懸念,因此他流程都會先穿插搖晃一下,正當魔術效果要出現時,中間又發生一些意外,重複數次之後,最後才一次爆發最終的魔術效果,運用這樣的結構去調動觀眾的情緒,他使用的魔術案例是上述的第三招「ACAAN」。

他第三個提到的理論是他認為魔術不能只有一個方法,因為一旦觀眾推敲出來之後,後面的驚奇感就會下降許多,因此即便是相同的魔術效果,他也會使用許多不同的原理來完成它,讓觀眾即便推敲出某一個方法,也會在下一次再被推翻,而魔術時常運用的原理有「道具、手法、錯引」,可以將三者交錯去使用。

整體而言,張昱分享的每一個流程都很不錯,每招都有各自的巧思及思考,不過當天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比較緊湊,很多細節我覺得都可以延伸更多的內容,當天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做觀眾問答的環節,這場講座我認為蠻值得參與的,主要是有很多至臻的流程細節,以及觀念容易落實在生活當中,特別撰文記錄一下個人的收穫。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