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e Play》劇場魔術觀後感

20250124-24_-88
圖來源/林陸傑

一個魔術師,用魔術講述另一位魔術師的故事

演出|魔術師 — 林陸傑
時間|2022/03/05 19:30
地點|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1號
座位|3 樓 — 5 排 — 13 號
費用|700 元

▌前言

第一次看到魔術師 「林陸傑」表演是兩年前的《生日派對》,是繼周瑞祥之後,少數也將魔術走進劇場,或是與劇場人合作的作品,這次規模更大一些,走到兩廳院實驗劇場,很好奇會如何用魔術作為敘事,與圈外劇場人的合作下會產生什麼樣的碰撞?

20250124-24_-562
圖來源/國家兩廳院 NTCH

https://link.medium.com/2Fapx6i9aob


▌節目介紹

如在最初便坦承這是一場謊言,你是否仍願意隨我走到終局?

不如趁早把話說開,我們早就知道這是一場騙局了吧?

坐在現場的時候,你盯著魔術師的雙眼,其實正仔仔細細的在尋找破綻。畢竟已經不是相信魔法的年紀了,不再懷疑深山有龍貓、月亮住著嫦娥、也不再懷疑聖誕老人會騎著馴鹿送來朝思暮想的禮物。我們活在扎針見血的現實,現實有病毒、傷害與謊言,好像伸出手就會抓到一把虛幻的塵埃。

因此,你問我,是不是要再加一場「魔術」,讓世界多一場騙局。

我回答,打從一開始我就向你說實話:你接下來所聽所見,都是假的。

但你知道嗎?魔術師其實也是個演員,扮演的是會魔法的角色。事實上,我們比所謂演員還誠實一點點,不擅自偷走你的心,使之產生戀愛的錯覺;亦不呼喊你的記憶,不調閱往事,無論那是快樂或者哀傷。

魔術師只是持續扮演的魔法本身,如你在社群媒體所扮演的幸福人生。然你務必放心,魔術師同時也是個善於守密的人,不管是他人還是自己的秘密。

不過,在《Role Play》開場以前,我得先向你先透漏一個秘密,但你答應我不會向別人談起:二十世紀初的倫敦,名聞遐邇的東方魔術師程連蘇正準備開啟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場,當然,當時他並不會知道那就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場魔術了,他同樣不知道的,是我正在向你揭開他的世紀大謊言──這位身穿清朝馬褂的魔術師,其實根本不是一位中國人……

這是我向你袒露的第一個謊。而接下來你所看見的,都將與此有關:一個魔術師,用魔術講述另一位魔術師的故事。

建議看過原型故事比較了解此劇場表演(推薦文章:《頂尖對決》的靈感原型:一個假裝成中國魔術師20年卻從未有破綻的美國男子)。

20250124-24_-561
圖來源/國家兩廳院 NTCH


▌觀劇體驗

一、場地空間

場地空間為「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總座位數為 182 席,此次為單面式舞台,現場可因應單面、兩面、三面、環繞等方式調整座位席數,最多 242 席,我的座位為「 5 排 — 13 號」,大約落在左側中段的位置。

實驗劇場又稱「黑盒子(Black Box Theater)」,它是幾乎全黑的劇場空間。因為黑色除了最能凸顯其他色彩外,在沒有光源的狀況下,也最能隱藏表演者的技術秘密,以達到讓觀眾驚奇或集中注意力的效果,但只要劇場內可以變成全黑的狀態,又可以隨意的變化使用,發揮創意、挑戰、實驗的精神,都可以被稱之為「黑盒子劇場」。

兩廳院實驗劇場採用「張力索式頂棚」(俗稱「絲瓜棚」)的小劇場,「張力索式頂棚」由許多鋼索編織而成,可同時承受 20 位 75 公斤以下的工作人員進行裝台工作,設計者可以在任何地方懸吊佈景及燈光。

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兩廳院的實驗劇場,劇場挑高約六公尺,燈光由上而下打下去時,具有蠻不錯的魔幻空間感,因為劇場空間不大,當天至多十排,角度距離應該都不會有太大問題,就看表演者有沒有物件去干擾到視線,當天有一幕放電腦螢幕播放的片段,似乎要用麥克風收音的關係,導致左半邊的觀眾觀看會遮擋到畫面,實屬當日可惜之處。

20250124-24_-114
圖來源/國家兩廳院

二、劇情發展

節目總長約 70 分鐘,中間沒有休息時間,這次的導演為張剛華」、戲劇構作為吳政翰」。

此劇運用獨角戲的形式,或說或演的呈現,故事穿梭疊合古今不同的時空,「古」即為致敬程連蘇的歷史故事,「今」則為自身的魔術經歷與心境,林陸傑以說書人的型式,並運用時代錯置的故事手法,過渡自身對於魔術的經歷與看法。

此劇場魔術非一般典型的魔術秀,不是將各種類型的魔術利用起承轉合,搭建出一場驚呼連連的魔幻體驗。反而是運用魔術作為敘事手法,創造一些不同的情緒體驗,這邊的魔術並非是常見的魔術效果,可能是具有魔術感的語彙、事件、故事、感受,過程中虛實交涉,創造出亦真亦假的虛幻感。

20250124-24_-563
圖來源/國家兩廳院 NTCH

三、劇中亮點

一、致敬傳奇魔術師「程連蘇」
《頂尖對決》的故事原型即為「程連蘇」「金陵福」,此劇運用時空錯置的手法,不僅致敬了歷史傳奇故事,也過渡了自身的魔術經歷與心境,從中找出古今的巧妙疊合之處,並呈現出個人對魔術的心境轉變過程。

二、將「魔術」作為新的表現語彙
劇中有一些個人蠻喜歡的表現巧思,主角運用撲克牌的洗牌聲音及畫面,立體化說書的故事情節,雖非是表演魔術技法,但因具有另一份巧思,也創造出魔術會產生的期待感。劇中也利用具魔術感的語彙、事件、故事、感受,創造出一些不同的體驗,將魔術解構重組,找尋魔術與日常生活中的共感。

三、獨角戲的魔術說書人
此劇以獨角戲為形式,說書人為主軸,並運用魔術作為工具,或說或演的表現故事。劇場表演少見獨角的形式,需具有細思的縝密編排,可藉此劇觀察表演團隊的創作細節。

20250124-24_-565
圖來源/國家兩廳院 NTCH

▌觀後心得

美國社會學者高夫曼(Goffman)指出:「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社會行為,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特定的表演行為,他們的出現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特定環境下存在的,帶有迎合社會期望的,扮演。」

我認為此劇將表演者對魔術的所有心境轉折,運用故事的時間軸線貫穿羅列,從第一次看到表哥魔術的好奇開端,再到過程角色扮演的掙扎,最後是對魔術真諦的釋懷。

過程對於「角色扮演」有多次不同時空錯置的表現手法,首先是程連蘇的魔幻故事、再到現代 RAP 魔術歌舞秀、最後拉到印度回台的真實經歷,佔了劇中最多篇幅的呈現,或許也是個人掙扎最多的衝突情緒,同時回應到大家皆有的共同經驗,活出別人期待的樣子。

劇中故意使用有點廉價的魔術來呈現,試圖有些破綻但不點破,直到舞台布幕瞬間落下,打破劇場及魔術的魔幻體驗,讓觀眾回到當下現實,並坦然說道,知道魔術秘密又如何?就如同表演者從印度「流浪者計畫」回台,坦然面對其實甚麼都沒做又何妨。

最後一段試圖創造呼吸感及故事餘韻,表演者用著愜意的姿態泡茶,說道魔術師 Doug Henning 表演給村民看魔術的故事,大致上是村民沒看過魔術,但世界許多皆如同魔術所然,像是大自然、高科技、以及許多未曾想過、體驗過的美好事物,或許也回應著表演者開始體會到魔術的真諦,從印度回台的經歷也開始因而發酵。

上方是我對於此劇的理解及感受,然而此劇若要提供一些個人拙見的話,首先是資訊量的配比及節奏,因為有許多龐大的新資訊,包含程連蘇的歷史故事、說書人的魔幻身分、林陸傑的印度經歷等,很多時空及空間的轉換,稍有不慎便難以跟上。

因為筆者對於原型故事及表演者有一定的了解,故認為稍能跟上故事脈絡,然而對於未曾碰過之觀眾,認知負擔或許過於龐大,以致難以跟上故事情節,劇中對印度的故事銜接也較為薄弱,交代上有些模糊難解。

再者是劇中想強調的世界許多皆如同魔術所然,我認為只有輕搔癢處,未能達到深刻的感受,難以讓觀眾離開劇場時,能夠不斷的回溯思考。

最後則是當日觀眾提及對此劇的魔術期待,因為是實驗性的魔術敘事,並非過去想像的魔術表演,似乎與不少觀眾的期待有落差,不過我個人是蠻喜歡看到這種新型態的魔術嘗試,然而我覺得此劇魔術的可惜處則有另一,就是似乎沒看到專為此劇設計的原創魔術,也或許有在某處,但是沒有突出到產生印象。

我認為善用魔術的優勢,創造出一至兩個很驚奇的畫面感,讓觀眾有視覺或心理上的震撼,能創造一些話題性及效應,或許也是幫助此劇達到更多討論性的契機點。

(以上觀後心得僅為個人觀後想法)

20250124-24_-566
圖來源/國家兩廳院 NTCH
20250124-24_-564
3/5 晚場演後座談(地板感覺可以先清一下哈)

March 7, 2022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觀劇心得」相關的分享。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