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適逢三十歲的矛盾與掙扎
時間|2019/10/26 19:30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
座位|1樓 — 5 排 — 30 號
費用|1020 元(原價 1200 元)
前言
當初會挑選這部音樂劇的原因,主要是他的原作者為搖滾音樂劇 《吉屋出租RENT》的作者 Jonathan Larson,加上從百老匯引進,而這次也是首次中美合作,想說機會難得,就決定入坑一下。
其實這是 Jonathan Larson 人生中唯二的作品之一,最有名的《吉屋出租》曾經得到「東尼獎」、「普立茲獎」,都是相當高的榮耀,也於2005年拍攝成電影,而這一部《Tick, Tick… Boom》即是講述他在創作《吉屋出租》前的故事,關於自己夢想與現實的掙扎。

前情提要
《Tick, Tick… Boom》這次是由台美兩方共同執導,而演員只有三位,分別是「Matthew Bauman」、「倪安東」、「劉廷芳」,共同演出十多位角色,這是 Jonathan Larson 自傳性的搖滾音樂劇,描寫他在未成名前,夢想與現實的掙扎,也是許多創作人共同面臨的問題。
原著為 Jonathan Larson 的獨角戲版本,後來由著名戲劇構作 David Auburn 改寫成由三位演出的版本,也因運而生這次台美共製的版本。
故事設定在1990年,主角 Jonathan 是一位音樂劇作曲家,他的女朋友 Susan 想要結婚、兒時老友 Michael 則已經轉行在紐約工作賺了大錢,而他卻還在餐廳兼差當服務生,苦苦等待自己的音樂劇成功的那一天。
這是一齣少見的搖滾音樂劇,更特別的是直接邀請一組搖滾樂團合作,所以劇中14首曲目的伴奏也都是現場演出。

觀劇體驗
場地空間
這次的場地為「新北市藝文中心」,我上次來看《VALO首部曲─阿米巴》也是這個場地,演藝廳不會太大,所以即使我之前坐在中後段也不影響觀看體驗。
而我這次坐的位置為第五排最右側,就真的稍微偏了一些,建議還是往中間的位置去做選擇,如果選左右兩側,建議可以從外往內數三排以上開始去做挑選。
而這次字幕機是直接打在牆壁的左右兩側,我認為比較好的觀賞位置是中間偏左的區域,因為這樣觀看的視覺動線會是比較流暢舒適的。

演員表現
這是少見由三位演員完成整齣音樂劇,上次看到這樣的配置就是韓國的《尋找金鐘旭》,這是一齣全英文台詞的劇作,以劇作的背景來說的確是合適的選擇。
這次挑選的演員也都是一時之選,很符合劇本的時空背景,即使女演員的母語以及面容並非是如同原著的歐美樣貌,但是她的演技表現也讓角色的個性很鮮活,對她印象很深刻,不過某些歌曲很期待她的歌聲能夠再更爆發出來,讓當下的情緒更有共鳴的宣洩出來。
男主角的整體表現我是覺得沒有到非常驚豔,但是演出過程都蠻自然,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應該是回憶小時候與兒時老友 Michael 的點滴及與 Susan 吵架的段落。
倪安東的部分,我覺得前半段表現比較亮眼,後半段看覺得好像就稍嫌平緩,準備收尾時講到自身生病的地方,很期待能夠被打到內心更深處。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B08B4D07359272E4
劇情發展
整部片共時長九十分鐘,我覺得整體節奏明快都不急促,能夠在沒有太大壓力下了解故事的發展,角色的轉換雖快速,但是也都具有很鮮活的角色個性,觀眾吸收轉換上也不會吃力。
這次的佈景我當初看到照片就覺得很驚豔,因為幾乎都是實景,而非平面搭板的形式,甚至還在舞台中搭建兩層樓,讓劇情發揮能夠更豐富立體。
不過最後要演到給觀眾的核心結局想法時已經接近最後一首曲目了,我當下會覺得好像有點急促就要準備謝幕了,不過也可能重點是前面的部分,讓觀眾透過劇情好好思考對應自己的生命歷程,而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選擇際遇,最後僅是透過作者的結局來打破對於三十歲迷思的焦慮與擔憂。

觀後心得
社會氛圍下好像三十歲就該有一些期待的成就,應該要結婚生子、購屋置產、薪資優渥等,日子應該要趨於穩定,自己過去的夢想似乎也該放下,但是別人終究不是你,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究竟為何要因他人而左右真正熱愛的事物?
最近有朋友在醫院工作,覺得日子枯躁不變,薪水沒有進展,再過兩年即邁入三十歲,再思考下一步該做甚麼?
他提到好像想做很多事情,提到很多別人好像怎麼樣挺不錯的,是不是要好好唸英文找外商、還是要念研究所換學歷、或是運用下班斜槓賺取第二份收入等,但是最後都僅止於「想」的階段,而且有很多項目都不是自己真正有興趣的,好像從未聆聽自己心中的聲音,仍有許多外在的擔憂及害怕。
三十歲的確可以當作一個里程碑,用來檢視以及設立目標的時間點,但是那些目標並不僅是社會上的期待,而是對於自己熱愛事物的達成,很多人被外在壓力驅使往自己內心相反的方向走,而年少的勇氣消磨後,似乎連「作夢」的能力也失去了。
這齣劇讓我想到即使每逢十歲是一個不同的轉換點,但是數字的度量衡是人為而成的,壓力同樣也是人為而出現,秩序讓人感到安定,但是機遇並不總是按部就班出現。
最後總結就用曲目的最後一首歌—「行動代替言語 Louder Than Words」,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你對於想做的事究竟是擔憂還是熱愛,如果想做就去做吧,犯錯總比沒做好。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生活隨筆」相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