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首位紙牌世界冠軍—吳何|魔術公演觀後感
主辦|吳何 Horret Wu
時間|2020/01/04 19:30
地點|思劇場
座位|自由入席
費用|720 元(原價 900 元)
▌前言
我女友說是她目前看到最好看的魔術秀了。
這也是我第一次想要二刷的魔術公演,除了魔術及故事非常貼近生活,再來就是它居然有不同的結局,會很想知道不同選擇的呈現形式。
過去因為輔大魔術社關係,與吳何老師有過幾面之緣,也聽過他現場授課,過去對於吳何老師的印象,除了他的牌技精湛至臻,我覺得他是一位很真誠的魔術師,從下面影片可以感受到他的個性,也可以看出他對於魔術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與特質。
再者,這應該是台灣首次以近距離為主的魔術公演,當然不想錯過,公演對我來說,也是展現魔術師底蘊的時刻,也能夠透過表演,更深刻的認識魔術師的價值與故事。
▌節目簡介
吳何大學時唸的是教育學程,在社會的期待下,本應成為教師的青年,因為一場意外變成魔術師。
表演中藉由自己的魔術,融合幽默和諷刺的表現手法,來探索台灣人成長的處境與當代社會之間的關係。
特別的是,觀眾能以自身經驗來投票,替魔術師決定走上的最終道路,並解開不同的平行時空結局。

▌觀劇體驗
場地空間
這次的表演場地是位於迪化街附近的「思劇場」,這場地是小而美的空間,很適合舉辦工作坊或近距離體驗的劇作,我覺得最獨特的是它後面的書牆,這次魔術表演也善用了這個特色,做出了獨有的劇場效果。

劇情發展
這齣魔術劇的本體就是吳何自身的故事,但是劇情的推進與發展,是由現場的觀眾決定。當中遇到的人生轉折點,當下的每一個選擇都具有決定性,過程中透過魔術來表現故事情節,讓情節更深刻且具有期待,這也是魔術劇獨有的形式。
這次的魔術結尾有四種結局,我這場次的結果是「政治家」,所以公演當中許多魔術都使用了政治作為包裝,這也是吳何當初受到矚目的題材,表演中許多內容也讓現場觀眾很有共鳴,因為那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

節目亮點
一、互動式魔術戲劇
我覺得這也是《WHAT IF 。如果》公演裡面最大的特色,裡面有一個橋段邀請觀眾重新演繹中學霸凌的景象,很像是「Playback」互動式劇場。不僅讓魔術表演的展示更為自然,也讓表演過程變得趣味橫生。
另一個互動則是全場「舉牌」,每當遇到重要的抉擇時,由現場觀眾來決定故事發展,並欣賞「選擇」最終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
二、 好萊塢城堡體驗
因為吳何主要為「近距離」魔術師,為了達到效果之真實感及體驗最大化,全場觀眾以五十人內為限,直接聚焦於魔術師當下,而非投影出來的螢幕畫面,就如同美國好萊塢魔術城堡 Close-up Gallery 表演廳的形式。
三、冠軍程序的理念
這次公演也表演了吳何當初拿下世界冠軍的程序,光是這個表演就值回票價了,而且不僅表演了冠軍作品,更將作品的理念揉合進這次公演的主題,也讓這套作品更有它原生的故事性。
四、表演背後的價值
這次主軸我認為就是「選擇」,現場的觀眾直接的做了許多決定,而這個決定也確實影響了部分演出內容,而這些「選擇」在劇場中用有趣的形式呈現,但是最後對應到自己本身,或許是自己淺意識中的價值觀所在。

▌觀後感
這種表演型態是我個人蠻喜愛的形式,內容非常的貼近每一個人的生活,這些表演就算拿到劇場外的地方演出,也完全不突兀,相信也會有不錯的迴響。
公演的尾聲,現場觀眾都會收到一封信,講述了公演的意涵以及「選擇」的結局,也讓整場表演更有延續性。
其實這樣的魔術劇型態還蠻挑戰的,因為即興互動下,觀眾的一字一句都會影響魔術師後續口白的連接與感受,如何拿捏互動的尺度,產生出好的化學效應,也是魔術師必修的功課。
「選擇」其實是人生中必要的課題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選擇」總是躊躇不前,開始焦慮這似乎不是「最好的選擇」,過多的「擔心失去」影響著我們。
很多時候選擇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也不會糟到哪去,選擇才有「改變」,如果沒有選擇,如何讓心中的願景成真;如果沒有選擇,如何看見不同的可能性。
所以既然都已經擇你所想,那也是自己做的決定了,那就也沒必要有太多的焦慮不安。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觀劇心得」相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