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魔術帶入更深刻思考的大師講座
活動|卡巴拉魔術大會 Kabbalah Magic Convention
主辦|Black Rose 1584
主講|Jeff McBride
時間|2022/05/28
官網|https://www.magicalwisdom.com
▌前言
其實以前對於傑夫.馬克白(Jeff McBride)的表演並沒有特別有感,不過聽完這次線上講座有不少的改觀,我認為他最珍貴的是對魔術深刻的思考,以及將魔術帶到不同層次的應用,後續也再去翻看他的一些影片,有不少新的收穫,而大部分來自於「Magic & Mystery School」的頻道,推薦大家前往觀看。
他這次線上講座還附了補充的教學資料,粗估應該要五十美以上的價格,最近都再慢讀細看,有點重拾剛學魔術那種興奮感,也拾起之前買的經典書籍—演科醫生(Show Doctor),雖然過去知道它是一本好書,但是一直沒有衝動好好閱讀,最近開始有了起心動念,之後再分享一些相關心得。
這一篇主要著重在於線上講座的學習,以及一些資料的紀錄,花了不少時間蒐集,甚至當下沒聽清楚的原創者名字,我還用臉書請教傑夫,也很快就得到回覆,相當感謝這位魔術大師。
▌講座筆記
為了筆記書寫簡便,將傑夫.馬克白(Jeff McBride)縮寫為傑夫。
魔術研習分享
傑夫開場先分享一些閃現魔術(Flash Magic),他認為這樣的魔術比較能夠快速攫取觀眾注意力,隨後投入到魔術表演中。他首先示範了絲巾變成羽毛花[1],再來分享絲巾閃現的效果,有使用 Z 字折法(Zig Zag),也有使用橡皮筋的機關閃現[2]。
接下來分享同樣的絲巾類型魔術,但是可以帶來不同的意義,例如觀眾常會問能不能把錢變多、把一百變一千等,於是傑夫跟觀眾借一張鈔票,然後變成超大張的鈔票絲巾[3],或者是將不同顏色的絲巾,搭配故事變成圖案,例如毛毛蟲[4]、國旗等,賦予不同層面的象徵意義。因此即便是相同的絲巾,也可以帶來不同的效果(出現、變換、混合),以及不同的表現形式。
再來傑夫透過「BEKOS [5]」來表現兩種截然不同的魔術題材,此魔術原案來自於 Pavel’s “Knots Off Silks [6]”,這邊主要分享傑夫第二段的演出,他將個人對於魔術的哲學,透過這個魔術表現出來。
他提及現在因為社群媒體的關係,將觀眾導向於需要去拆解秘密,造成像是被戲耍的對立面,也導致觀眾失去看魔術的真正意義,於是透過這一個魔術去傳達理念,非常深刻的一段魔術演繹。
接下來傑夫分享一段黑魔術(Black Art)的應用,這段主要分享一些手法細節及機關的使用,並提及第一位沒有搭配幕的協助,將黑魔術應用在舞台的表演者,是來自於德國魔術師 Jan Torell [7],隨後分享一段美國俚語「手比眼快(The Hand Is Quicker than the Eye)」,並用此包裝來呈現這一類型魔術。
後續傑夫放了一段「Magic & Mystery School [8]」的介紹影片,雖然是宣傳影片,但是裡面有很多深刻的思考,提到魔術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魔術也是一種方法讓我們了解與生活間的關係,魔術不僅是表面上的魔術效果,還有更深層的一些意涵。
舉例常見的三連環,除了看它的串連與分開之外,還能探討社群、友誼、愛之間的相聚和分離,表演漂浮類的魔術,也能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看待生活中的重擔,用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相信可以解決問題。
接著傑夫分享繩子出絲巾的效果,大致上就是用繩子打一個結,這時候會有一條絲巾突然出現在結上,傑夫分享如何將這個魔術優化的邏輯,並減輕表演者的準備負擔,這個魔術的優化方式是傑夫與 John Cornelius [9]一同發想的。
隨後傑夫分享「packs small play big」的議題,他自己出門都會帶一組眼鏡盒[10],裡面會放置一些小道具,像是雪花紙、蜘蛛絲、拇指套、頂真、嘴哨[11]、牌等,只要這樣就可以帶來一套秀,他自己也有好幾種不同組合的眼鏡盒。
再來傑夫表演一些嘴哨與默劇的表演,並講解一些默劇的概念,也將嘴哨與頂真結合,最後他表演了一段用賣藥秀[12]角色來包裝的表演,這段表演也曾經在 Masters of Illusion 演出過。
傑夫的硬幣魔術也很精湛,他曾經用滾硬幣拿到世界紀錄,他先表演了一段比較視覺型的硬幣魔術[13],接下來表演自己版本的「Mysterious Cross of India [14]」,原創者為美國魔術師 Daryl [15],而傑夫的版本有搭配碗及敲棒,可以創造出聲響,在他補充的影片當中,有分享一些他個人的巧思及想法,這個魔術的其一好處是手法難度不高,而且比較不會受到物件、場地限制。
再來傑夫分享了 Ball Production and Colour Change with Cup By Marconick [16],示範道具是由傑夫自己製作的,主要使用到梅林管(Merlin Tube),而這個簡單的魔術,最後也創造出一個意外的驚奇。
最後傑夫表演了「Healing Hearts [17]」,並透過一段台詞來演出,台詞以愛為出發點,並將動作與台詞結合,創造出另一種欣賞表演的寓意感,是一段溫暖的小品演出。
Q & A 分享
最後一個小時是自由問答,我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兩題,其中一題剛好是我提出的,傑夫回覆的相當完整,我覺得應該是他魔術學校有探討過的議題,相當的幸運且有收穫。
Q1:請問平常會如何蒐集一些故事靈感?該如何講好「魔術」的故事?如何將魔術變得更有寓意?
A1:傑夫推薦大衛.考柏菲(David Copperfield),他認為大衛是改變魔術說故事的重要轉捩點,以往的魔術故事大多偏向於魔術師到異地旅行的故事,而大衛開始講一些關於愛情、親情的故事[18],也造成了新的流行。傑夫分享他的魔術學校也有開設「故事大師系列課程[19](The Story Master Series)」
傑夫提及觀眾很喜歡「起源故事(Origin Story)」,例如你第一個學到的魔術?你如何開始學魔術?你為什麼喜歡魔術?,平常就可以積累一些相關的題材,這些問題讓我想起一本書《How Magicians Think》[20],裡面也有一些相關的討論。
最後傑夫也推薦了幾位很會說故事的魔術師,分別有 Eugene Burger、Robert E. Neale [21]、Punx [22]。
Q2:對傑夫來說,一位成功的魔術師該有甚麼特質?
A2:好的魔術師其實是一個團隊,可能包含不同的部門,像是製作團隊、經營團隊、行銷團隊等。而好的魔術師需要有強大的心智,即便有時感到膽怯害羞,但還是會不斷把自己往前推,並且盡量不讓觀眾看出來。再來則提及對魔術有巨大貢獻的人,不一定要是專業表演者,也可以是作家、創作者等。
最後傑夫分享一個秘密給對上台會害怕的人,就是不要把魔術當成「表演」,而是作為「禮物[23]」,當你用心準備、用愛包覆,觀眾會很樂意接受的。
[1]傑夫使用的羽毛花(Feather Flower)為 Richard Hughes 所設計,其為羽毛花的魔術權威。(推薦閱讀: Richard Hughes – Hughes Magic Inc. Company Background)
[2]傑夫分享使用橡皮筋的機關方式,主要是參考 Levent Cimkentli。
[3]傑夫使用的是 MEGABUCKS by Jeff McBride。
[4]傑夫使用的是 Rice Symphony Silk 36″ (Butterfly)。
[5]BEKOS = Best Ever Knotts Of Silk
[6]原創者 Pavel 全名為 Pavel Lubomir Pomezný,來自於瑞士的魔術師,曾獲得 1982 年 FISM 發明獎,已於 2011 年病逝於癌症。(推薦閱讀:Pavel al “Realitat o Ficció ?”)
[7]Jan Torell 為一名德國魔術師,曾經獲得 FISM 一般部門第二名的獎項,也創作了一個經典道具 Instant Magician。
[8]McBride’s Magic & Mystery School 的官方宣傳影片,Eugene Burger 有很多很棒的分享,推薦觀看此影片。
[9]John Cornelius 為一名美國魔術師,曾獲得 FISM 近距離微型部門冠軍。
[10]關於眼鏡盒的應用,這場沒有細究太多,後續查找資料在「At the Table Live Lecture Jeff McBride Part 1」應該有更完整的介紹。
[11]傑夫也出過嘴哨的教學片「Squeak Technique DVD and Squeakers by Jeff McBride」
[12]「賣藥秀(Medicine Show)」指的則是美國 19 世紀中至 20 世紀初所流行的一種普及的熱門巡迴娛樂秀。許多當年著名的藝人都曾經歷過賣藥秀的歷練。這類賣藥秀多由自稱「郎中」或「博士」的主持人主導,並且販售各種特效靈藥。這些郎中不外乎就是演藝人員,部分機靈的觀眾早知「郎中」是個蒙古大夫,但是遇上了賣藥秀仍照看不誤。
[13]還不太知道原案出處,不過網路搜尋時,有看到傑夫表演一樣的程序。
[14]原作者為 Daryl,不過網路上找不太到作者表演的影片,不過可以在 Easy to Master Money Miracles 2 By Michael Ammar 找到此招的表演及教學。
[15]Daryl 為美國魔術師,全名Daryl Easton,原名Daryl Martinez,曾藉由一套終極陰魂不散(Ultimate Ambition)程序,榮獲 1982 FISM 紙牌部門冠軍。
[16]Marconick 為一名荷蘭魔術師,曾獲得 FISM 手法部門及一般部門冠軍,傑夫表演的魔術來自於 Marconick Original Magic (Vol. 1)。
[17]原案為 Healing Hearts by Mago Martin & Jansenson,傑夫將其重新包裝成不同的演繹方式。
[18]我此處補充一段表演影片 David Copperfield — Grandpas Aces。
[19]課程連結:The Story Master Series。
[20]How Magicians Think : Misdirection, Deception, and Why Magic Matters By Joshua Jay
[21]Robert E. Neale 是一位美國的摺紙家及魔術師,在兩個領域皆有很大的貢獻。
[22]Punx 是一位德國的魔術師,原名為 Ludwig Hanemann,是德國知名的魔術師。
[23]關於將魔術做為「禮物」的概念,可以從下列這本書找到一些方向,Gift Magic: Performances that Leave People with a Souvenir。






▌整體心得
花了不少時間整理當日撰寫的筆記,並延伸可以研究的學習資源,讓自己可以未來能夠不斷翻看思考,撰寫的形式大致以傑夫分享的個人想法,以及講座的魔術項目為主。其他更多的魔術秘密或細節,大家可以再各自找相關的教學書籍或影片研究。
聽完這一場講座之後,真心覺得相見恨晚,雖然過去知道這位大師,但是一直沒有深入研究他的魔術哲學,有太多值得思考的細節,也將魔術帶到更多不同的層面。
好像從學生時代之後,很久沒有激起對魔術如此的熱情,花了很多時間找資料以及表演影片,每一部幾乎都翻看好幾次,難怪傑夫說很多魔術師到他的學校之後,又重新燃起對魔術的熱情,真是所言不假!
July 4, 2022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魔術思維」相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