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趣創新的復健輔療手段

前言
市面上有著各式不同的「非藥物治療」團課,例如體適能活動、手工藝活動、音樂治療、園藝治療、懷舊治療、認知治療等,但你有聽過「魔術治療」嗎?
其實治療活動非常多樣化,但是活動目的還是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對個案有所幫助,能夠引起個案有動機去參與,並藉由活動來達到帶領者背後設計的訓練目標。
因此挑選什麼樣的活動,就可以由帶領者因應個案需求,或是帶領者自身的專長為出發點去作發想,正好筆者本身除了是「職能治療師」以外,同時也是一名「魔術師」,因此對於兩者領域的資訊也一直都有在鑽研,也不斷思索這兩者結合是否有可能性呢?
何謂魔術治療?
「魔術治療」主要是藉由學習魔術的過程中達到訓練手眼協調、動作計畫、記憶力、精細動作、口語表達等技巧,並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復健的效果,也因為魔術的趣味性以及獨特性,讓學習的個案能夠忘卻復健的枯燥,並且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
其實魔術的元素可以非常的生活化,舉凡硬幣、鈔票、吸管、繩子、橡皮筋等日常用品都可以是魔術表演的素材,不同的族群使用不一樣的媒介。
例如自閉症孩童可以藉由故事情節來增進他們口語表達的機會,中風病人則可藉由操作魔術道具來訓練精細動作,並達到生活獨立的成效,失智症長輩則可以藉由需要手眼協調、步驟記憶的魔術來延緩知能減退。


魔術治療的起源
目前發現最早「魔術治療」可以促進身心健康的起源來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有一位具有魔術師及插畫家身分的英國人,他即為查爾斯.福爾德(Charles Folkard, 1878–1963),他於1915年寫了一本書《Tricks For The Trenches And Wards》,這本書主要是鼓勵康復中的士兵可以把魔術表演當作一種娛樂及復健。

快速發展期
直到1981年,知名魔術師大衛.考柏菲 (David Copperfield)和職能治療師 Julie DeJean 共同創辦了「魔術治療計劃 (Project Magic)」,這個計劃的目標就是教導個案魔術來增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動機以及自尊,這種方式有一個關鍵的部分就是降低挫折感,特別對於那些常執行高度重複動作的復健病人,他們也合作出了一個書《The Project Magic Handbook》,裡面詳述了許多的魔術,以及說明該如何運用這些魔術來執行治療計劃。
於1982年之時,「美國職能治療學會」正式認證「魔術治療」這樣的治療媒介,「魔術治療」也開始迅速推廣至醫療相關領域,在全球主持超過2500場次的工作坊,共有30多個國家超過1100所醫療院在實施「魔術治療」康復計畫,不僅是醫療院所,甚至連酒癮戒治中心、高關懷學童、學習障礙等族群都參與其中。

影片介紹
第一部影片為「魔術治療計畫」的介紹影片,裡面有魔術師 David Copperfield 和職能治療師 Julie DeJean 到醫學中心執行這項企劃的過程,可以透過影片中看到兩人如何運用生活中常見的素材來進行魔術治療。
例如職能治療師 Julie DeJean 使用筆會漂浮的魔術教學,來讓中風病人練習手掌抓握的動作,魔術師 David Copperfield 透過繩結瞬間消失的技法來讓孩童達到手眼協調、動作計畫的訓練。
透過影片能夠更理解「魔術治療」其中的效果以及效益所在,鼓勵大家可以點開影片來認識了解。
第二部影片則為「Breathe Magic」這個單位所舉辦的高密度魔術訓練營隊,每梯次會有60小時的密集訓練以及相當生活導向的魔術訓練工作坊,這部影片主要是藉由前後測對照讓大家看到「魔術治療」訓練下的成果,也看到透過魔術的動作練習如何類似到生活所需的技巧。
總結
當初查找「魔術治療」相關資料時也非常驚訝,原來真的有人將這樣的媒介作結合,聽起來是不是很有趣呢!
據研究顯示,藉由接觸新事物以及多元認知刺激,可以建立新的神經連接,並重塑大腦功能,下一次不妨也試試看不一樣的團體活動吧!
後記
這篇原文最早撰寫是約莫一年半左右,後來經過了自己工作上的實際帶領後,有一些新的經驗以及體會,所以重新修改編撰了一些內容,未來也預計持續書寫相關的專欄,將國內外的資訊以及個人經驗分享給大家。
這一年半之間,我帶領了超過一百場次的魔術輔療,也將「魔術治療」教學系統化並且投件,並且申請到國家衛福部官方認證核可,正式成為預防延緩失能的正式模組,期望藉由這樣的模式將「魔術治療」推廣至全台。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如果想給我一點鼓勵,請給我 1–10 個拍手;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給我 10–40 個拍手;
如果有興趣看「魔術治療」相關的分享請給我 40+ 個拍手讓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