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日常密語:散文讀寫小客廳(一)

20250124-24_
傾聽日常密語:散文讀寫小客廳(一)

李屏瑤 ‖ 傾聽:用熱過的刀切蛋糕

主辦|幼獅文藝
主講|李屏瑤
日期|2021/03/20 
時間|13:30-15:30
地點|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前言

這是「幼獅文藝」舉辦的第二十屆寫作春季班,當初是無意間在「聯合文學」雜誌看到的廣告,以前比較少接觸純文學的內容,但個人對於寫作很有興趣,於是就抱著嘗鮮的心情,報名了這期課程,

它的形式為八堂課程,每次都會邀請不同的講師,除了第八堂與第一堂皆為「李屏瑤」老師,她在第一堂安排了一份作業,要在第八堂課前繳交一千字的散文。

這次的講者陣容為李屏瑤、言叔夏、孫梓評、顧玉玲、林立青、徐禎苓、劉梓潔,並不是我過去會接觸到的領域講者,但正因為如此,讓我更加地期待課程,彷彿踏入一個嶄新的世界。

20250124-24_

▌講者—李屏瑤

李屏瑤(1984年-),新北蘆洲人,小說家,劇作家,採訪者。

畢業於中山女高、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本藝術創作研究所。

個人作品包含小說《向光植物》、散文集《台北家族,違章女生》、劇本《無眠》《家族排列》《可寵》、採訪文學《同志百工圖》,2020年起主持 SoundOn 原創podcast節目《違章女生lalaLand》。

講者也有在「OKAPI 閱讀生活誌」擔任採訪記者及專欄作家,這平台是 2010 年由博客來創立之原生內容平台,提供閱讀與生活兩大面向主題內容。

20250124-24_-1
Photo By 《聯合文學》

▌講座筆記

「身為小說家,我學到一件事:對人生、對我們身處的世界提出問題。小說不只是說故事而已,它跟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是在對生命提問。我透過電影問觀眾問題,希望觀眾能自己找到答案。」
 — 韓國小說家李滄東

用熱過的刀切蛋糕

這是這堂講座的主題,主因來自於李屏瑤老師曾在咖啡廳工作,學習到蛋糕要有漂亮的切面,必須藉由加熱過的刀來切取,但要如何切出漂亮的切面,該從哪個位置作為起點,其實就像是寫文章一樣,常思考要從哪個點作為開端,並且下手寫出論述精彩的觀點,因而成為今天的講座名稱。

會吵架就具備寫作的能力

很多人認為自己不會寫作,但其實就如同吵架一樣,當你要跟別人吵架時,背後存在一個事件,你有自己的觀點與論述,你有強大的驅動力,這就如同寫作所需具備的條件。

所以你只要能提供個人的觀點,以及看一件事情時,具備說出不同想法的能力,就具備寫作核心的觀點力,接下來只是把故事說清楚即可。

寫作要吸引人並有收穫,劇情要有實質的推進,不要淪為華麗詞彙的堆砌,要讓寫作更加影像化,劇情如同影片持續的播放下去。

契訶夫提及「如果第一幕的牆上掛著一把槍,在劇終前必須要擊發!」,這是戲劇經典的說法,作者提及這句話有一些不同的觀點,意思大致是現代散文或許不一定需要如此,故事的順序性可以做一些調換,不一定要起承轉合,槍也可能僅是拿來嚇唬、捅人之用。

我在想講者想表達的是散文不需拘限,現代的散文有很多不同的形體,每個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觀點,如何透過自己的眼睛看待這些事件,散文也可能沒有結局,並讓讀者有自己想像的可能性。

五感體驗及空間感

寫作不僅是眼睛所見,也包含感官感受到的細節,像透過文字去表現味道、聲音等,並轉化成為他人可以理解的文字,讓讀者能夠具備先備知識,唯有將當時的時空、背景、環境寫出來,讀者才能身歷其境,真正的去體驗、體諒作者的心境、掙扎。

可以透過閱讀不同的文字、影像、劇作等,將自己五感的感受性擴大,例如描繪一個角色時,可以透過一些舉動反應,讓她個性更明顯立體,寫作的時候也能像電影一樣,有不同的鏡頭切換,在下筆的位置保持一些彈性的空間,讓觀眾不僅像是在座位上看散文,而是能夠被帶領到其他地方,甚至陷入到另一個宇宙空間。

講者形容這個過程,就像是毫無懸念的走在一個長廊,途中經過的每一扇窗,打開都有一番新的風景,這些新的風景就是新的想法、觀點,讓讀者不斷得到新的斬獲。

關於五感及鏡頭的切換,講者使用下面的影像來講解,大家可以思考如何透過鏡頭、台詞、舉動、畫面,約九十秒的時間,說完一個完整的故事。

時間拋接的距離

有時候寫的事件是當下未能理解,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對於當時事件的發生才有了啟示。講師使用的舉例是,以前曾與同事爭執的過程,當下未能講出好的反擊論點,而是事後才回想到好的觀點,正是那個感到扼腕的時刻。

有些事情需要經過時間的發酵,才能理解事件背後的成因,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的理所當然,其實由很多背後的緣由堆砌而成,就看我們能不能感知到這些細節,下面的段落就是講者實際的生活例子。

雞腿飯的心得報告

很多故事都是從生活的瑣事延伸而來,這些小舉動都是有意義存在的,講者以自己總是挑選雞腿飯為起點,講到食物也有它的位階,就像內外孫的差異,以及小時候廚房便當一字排開的畫面感,而表弟總是主菜最豐盛的那個,試著溯源出最根本的原因,並從中思考如何離開不公平的遊戲規則。(更多內文可看:《台北家族,違章女生》

這篇散文很精采,從看似生活的瑣事帶到偏心、階級的議題,不過需要將環境、背景交代清楚,讀者才能感同身受,同理如同作者的情緒,所以也必須思考你想對誰說話

這種描述生活瑣事很厲害的作家,講者也有提及到日本的「向田邦子」,光是在寫作時喜歡搭配啤酒,就能講述出許多細節,所以認真生活也是創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鮭魚之亂

講者用最近很紅的「鮭魚之亂」來講解敘事的順序性,透過敘事的順序調整,就能完全改變整篇散文的核心觀點,使用的方式是將一些事件寫在便條紙上,將個人對於不同事件的看法做排序,思考由甚麼事件開頭,要將結尾收束在甚麼樣的觀點,中間要用那些事件來推進鋪成,這也是散文創作很常使用的思考方式。

而這些事件就像是車廂緊扣在一起,所以在說的時候必須有一個完整的敘事軌跡,因為讀者並沒有在現場,但作者必須用自己的口氣重新說一次,就好比是鬼故事,你必須在故事的現場,用自己的口氣將發生的事件說清楚,將人事時地物的細節補足,場景才能因此更明確,觀眾才能跟你真正產生共感。

20250124-24_
示範便條紙創作法

劇本教會我的事

講者也有創作劇本的經驗,她提及劇本的場景可以調整不同的順序,而故事也不只一種說法,除了順序法之外,也可以從中間說起,甚至在開頭、中間、結尾再增加一個新的事件,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作者用個人作品《家族排列》講述劇本的學習,劇本的工程跟散文雖不一樣,但是內裡是一樣的,這齣《家族排列》甚至由「阮劇團」實際演出過,相當的有意思。

20250124-24_-1
《家族排列》的劇照

▌後記

聽完講座回去就拜讀完《台北家族,違章女生》這本書,是本一個下午能夠完讀的散文集,也補足了今天不少故事背後更細膩的過程,對於散文有了初步認識及感想,這大概是從畢業以後,就鮮少再接觸到的文章形式,覺得還挺新鮮的。

講者過程不斷提到「預設值」「開新視窗」這兩個詞彙,這邊的「預設值」是指對於他人的預設假想,可能是個人的偏見,或是文化的箝制,講者舉例就像是女生是怕體育課的、女生是數學不好的、女生是愛哭柔弱的,在書中也重覆不少次這個詞彙,每次看到時都感到很新穎,因而投入了一些注意力在上頭。

「開新視窗」的定義就像是打開全新的議題,如同電腦螢幕上的開新視窗,不侷限於原本的議題,散文的撰寫最好有這種感受,讓讀者打開新的思路,跳脫出原有的框架。

最後講者分享了「平田織佐」如下圖的這句話,大意應該就是「勇氣」「持續」吧,不過寫作的確如此,看過很多人包含自己,都會被完美主義給箝制,認為沒有真的學過寫作,那個並不是自己具備的能力,導致不敢下筆或者發表,而剛寫時反饋也很普通,導致自己沒有成就感,因而沒辦法持續創作。

寫作能力的培養方法無二,就是不斷寫下去,唯有如此,才能感知到需要補足或調整的地方,種一棵樹最好的時候,一個是過去,另一個就是現在,寫作亦是如此,所以特別撰寫此文章,當作輸出也當作紀錄,期待八週後的成長了。

20250124-24_-1
平田織佐很棒的一句話

https://medium.com/%E9%AD%94%E8%A1%93%E6%B2%BB%E7%99%82%E5%B8%AB-%E9%84%AD%E5%87%B1%E6%96%87kevin/%E5%82%BE%E8%81%BD%E6%97%A5%E5%B8%B8%E5%AF%86%E8%AA%9E-%E6%95%A3%E6%96%87%E8%AE%80%E5%AF%AB%E5%B0%8F%E5%AE%A2%E5%BB%B3-%E4%BA%8C-6b17875f2f9b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學習系列相關的分享。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