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實務篇)

20250124-24_-12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實務篇)

寫作是注意力的爭奪。

20250124-24_-13
三個篇章的第二部分

▌前言

接下來進入到第二篇章,關於新媒體文章的思路及技法,也是三篇當中最實務的內容。

既然我們都要寫作了,何不思索如何將其獲得更大的傳播與效應,接下來的內容會就新媒體的閱讀情境來做分析,讓你用新的視角來撰寫文章。

因為資訊量較大,再分成兩大環節來細談 (注意力寫作新媒體文章),每一項目逐步去細講,這一篇文章內容較多,但會是收穫非常大的一篇,閱讀時間大約十分鐘。


▌一、注意力寫作:追求大範圍傳播的公開表達

新時代的閱讀情境發生的巨大的改變,零碎時間的手機閱讀成為主流的閱讀情境。

「注意力寫作」並不是一種類型,而是可以應用到很多寫作情境的心法和技巧,它能讓你的文字吸引更多讀者,讓你寫的內容傳播得更廣,讓你的表達更加有效,讓你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接下來會就注意力寫作的五種思維來作探討,透過實際的範例,讓你能夠得知背後的因與果。

20250124-24_-14

一、情境意識:手機閱讀時代的挑戰

隨著手機的普及,我們已經進入手機閱讀時代,閱讀的單位是手機上的一頁,而我們也不需求刻意抽出一段時間來閱讀,可能就是利用通勤,或是蹲馬桶的時間,來觀看網路文章,大多是忙裡偷閒的零碎時間。

而手機閱讀的特點:速度快、頻率高、碎片化

而我們的寫作方式,是由我們的「閱讀情境」決定的,所以注意力寫作更像商業電影的快節奏,而不是文藝電影的慢生活。

並非孰非孰劣的問題,而是可以順應時代變化,學會用適合手機閱讀的方式來表達,避免孤芳自賞。(延伸閱讀:你一定要會的104法則


二、用戶思維:影響他人的前提

日常生活中,除了寫日記,我們寫的大部分文字都是給別人看的,大多數的寫作都是為了影響他人。比如我們透過企劃說服客戶、透過寫文章表達觀點獲得認同,所以你必須理解你的讀者,也就是你的「用戶」

洞悉讀者的閱讀訴求

人在採集和處理資訊的時候有兩個基本的需求:「滿足好奇心」「滿足自我表達」

先來討論「好奇心」的部分,你是否有看過有人一天到晚埋頭滑手機,有時候也不知道為何而滑,其實就是好奇心被激起,也不斷被滿足餵食的過程。(延伸閱讀:我們的手都停不下來?為何我們會欲罷不能

再來則是「自我表達」的部分,我們一般對於什麼樣的內容感到興致?通常是高度自我認同的話題,當你說中讀者的想法,與其產生連結,他自然想分享你的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延伸閱讀:引發分享貼文的 10 大社交動機

所以我們寫作的本質不是表達邏輯,而是「傾聽邏輯」,就是跳出自我欣賞的狀態,寫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並且又能幫助讀者表達他自己。

理解讀者的閱讀情境

正如同前面所說,現在是手機閱讀的時代,該如何讓讀者饒富興味地把你的文章看完,並且有收穫感、有分享的衝動和慾望。

1、表達克制,切忌冗長

一個是措辭語句上的精鍊,要學會用精闢、貼切、最能直擊人心的詞句去表達,另一個是結構上的緊湊,比如說講一件事情、一個意思,不要拖得太長,要乾脆、果斷、痛快。

通常一個句子不超過十個字,而一篇文章控制在一千八到兩千五百字之間,當然大神文章就另當別論了。

2、盡量多給刺激點

寫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就如同商業電影,不是要拋出一個刺激點,減輕閱讀的疲乏感,頻率大概是每兩頁出現一個刺激點。

有兩種刺激點的方式,第一為「故事刺激」,通常是情節發生轉折的地方,或是開頭設置一個懸念。

另一則為「金句刺激」,通常是提煉出特別精闢的那句話,也會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衝突感及記憶點。

20250124-24_-7

三、產品思維:從思想植入到行動轉化

如果把文章當作一個「產品」來運作,文本只是一方面,除此之外還涉及策畫、開發、包裝、上市等環節。

動筆之前,就要思考這篇文章是否有利於打造個人品牌,後續還要關注市場的反應、讀者的回饋,為後續改進做準備,接下來提供兩個方法。

1、系列文章提升專業度

系列專題文章是非常好提升專業感的寫作方式,也是系統化輸出專業知識的最高效途徑,一看就會認為是有實力的作者。

寫出一篇很容易,但是要持續輸出就需要有很深的功力了,要在垂直領域累積口碑,就要不斷地累積素材,持續輸出專業知識。

寫作是檢驗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工具,透過寫作也能夠反向促使輸入,發現自己的不足,在過程中加速成長。

2、獨家視角提升辨識度

大多數讀者也希望聽到不同的角度,所以破除同質化的思維,用獨家視角提升文章的辨識度,對賦予你的文章產品屬性非常重要。

獨家視角能夠更快確立自己的個性標籤,度過自媒體寫作的冷啟動期,所以在平時就要有意識地去聽不同的聲音,多角度的思考不同問題。


四、社交思維:左手寫作,右手傳播

一個人寫作能力能否發揮出最大價值,有個很重要的基石,但卻被大多數人忽略,那就是「傳播」能力,深諳新媒體的傳播規律,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未來的一切商業都會社交化,你可以觀察電商趨勢,我們現在買甚麼東西,不再是隨便逛逛,很多都是來自於社交推薦。

真正懂傳播的人,其實懂的是「人性」。你能不能摸到人們埋在心底的訴求,能不能洞察到大眾的情緒,能不能挖掘人性裡最隱密的痛點。

再來是「美感」,美感顯現在你所做的事情的細節裡,兩個功能一模一樣的產品,用戶選擇的條件,即是美感的不同。

下筆的同時,要不斷訓練自己從傳播的角素去考慮,理解網路傳播的本質,才能夠在社群浪潮中拿到鑰匙。


五、預期管理:寫作的必然與偶然

「必然性」的機率來說,不斷累積和摸索,必然會有收穫,只要基數夠大,總能摸到爆款的導火線。

不過每個人的起點和積累是不同的,有時候我們只看到冰山一角,所以要做好預期管理,不要認為寫多少篇就應該可以出現爆款文,稍微降低自己的預期,反而容易有驚喜。

再來談到「偶然性」,寫作不能有僥倖心理,如果一心只想寫爆款文,很容易讓自己變得水平太低,爆款是結果,而不是原因,你可以有爆款文的目標,但不能只有這個目標。

如果想把寫作當作一項長期的事業來經營,就要有更大的視野和格局,沉得住氣,苦練技藝。

而下一段落內容會從標題、結構、文筆、邏輯等角度,逐個拆解一篇吸引人的文章是如何鍊成的。

20250124-24_-8

恭喜你看完一半內容了,休息片刻,再繼續往下走吧!


▌二、新媒體文章:如何寫出吸引人的好文章

寫作之難,在於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結構,展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

20250124-24_-17

一、一見傾心標題

1、引發共鳴

有篇文章標題叫作《高房價摧毀了八零後的一切》,這是一個能夠引起大範圍共鳴的標題,用了一種發洩式的表達,激起了八零後群體在房價下的無力感這種情緒,光是標題就給人一種代入感。

給人共鳴的標題,通常是說到了某個族群的痛點,讓人一看就想轉發,有句話是「標題決定了打開率,內容決定了轉發率。」,有時候其實光標題就能夠決定轉發率了。

2、製造懸念

就是標題直接激起人的好奇心,讓人想去文章中找答案。

比如說《甚麼樣的人不會出軌》《現在能撩漢成功,全靠當年三分鐘》《我離婚了,但我很高興》

3、引起爭議

就是在標題中直接提出某個引發爭議、質疑、選邊站的觀點。

比如說我身邊離開體制的人,目前沒有一個後悔的,這個標題能夠在讀者心中產生兩層波瀾,第一層引發好奇,身邊什麼樣的人會離開體制?為甚麼都沒有後悔?第二層為引發懷疑,都沒有後悔,不太可能吧?

這樣的主題成功帶上了話題,讓讀者帶著不同的情緒觀點,來打開這篇文章。

真正一流的好標題不僅能引發好奇,還能夠自帶話題

4、顛覆認知

如果標題是大家都知道的概念,那就不足為期,如果能夠顛覆大家的認知,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比如說《關於如何管理你的上級的清單》《別傻了,你根本過不上有錢有閒的生活》《你和頭等艙的距離,差的不只是錢》

看完以上四種標題,有沒有發現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標題裡提到的都是大多數人熟悉的事物,所以不管你的主題是甚麼,你都應該在標題裡展現人們更加熟悉的事物,讓讀者感覺到,這篇文章與他們有關

如何寫出好標題

觀察、分析:嘗試抽離自己去探討為何標題會讓你產生共鳴。

模仿、套用:從以上所述的四個特色去發想設計。

重視市場的回饋:市場會給你最客觀的評價,從中修正提升。

標題的好壞直接決定內容被多少人看見,但是光好標題是不夠的,要如何讓讀者能夠饒富興味地把文章看完,就跟以下的「行文節奏」有很大的關係了。


二、設計行文節奏

1、講故事,而不是講道理

人們往往會懷疑一個理論,但很少會苛責一個故事。其實成人與小孩一樣,因為聽故事是人的天性,接下來與大家分享講故事的四個重點。

  • 怎麼開頭:首先交代時間、人物、開門見山,最符合人們對一個故事的期待。
  • 講誰的故事:講自己或者自己認識的人的故事,效果最好。
  • 故事情節是故事的主體:加入大量的細節和對人物感受的描寫,這樣的故事才有血有肉。
  • 故事加金句:當讀者讀完後,拋出一個「高能觀點」,啟發了深刻的智慧,也是很好的行文套路

2、設懸念,哪怕是相對的懸念

有時候生活中沒有太多特別的事情發生,不知道該如何撰寫?

但其實懸念是可以設計的,叫作「懸念的相對論」,比如說你一頓飯吃了五百元,單價並不是很高,但有可能是你今年吃過最貴的一頓飯,那麼你就可以這樣寫:「上週六我吃了今年最貴的一頓飯」。

你去琢磨一些影劇作品如何製造懸念,你會發現,透過素材的選取、對呈現順序的調整,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寫出懸念感。

3、給代入,製造熟悉感

心理學有一個雞尾酒會效應,即是在各種聲音混雜的派對上,無論現場如何吵雜,只要有人喊你名字,你總能聽得到。

所以不管你寫甚麼主題,盡量文章中拋出與讀者熟悉有共鳴的話題,吸引注意並讓讀者感到這與他們有關。

第一步:製造一個讀者熟悉的問題,吸引關注。

第二步:解釋問題發生原因,贏得對方信任。

第三步:開始給出自己的觀點和對策。

4、反向鋪陳,反轉預期

反轉預期就是顛覆讀者原有的預判,讓他出乎意料,讓閱讀體驗更加有趣。

比如說,你想寫說你的丈夫是一個特別浪漫的人,那麼最好在開頭先做好反向的鋪陳,說他平常是多麼木訥、不浪漫,而到最後,他做了一件讓你感到很浪漫的事情。

20250124-24_-9

三、有效提升文采

關於文采,書中的定義為語言帶給人審美上的愉悅感,這邊的愉悅感分為「畫面感」「音律感」,分別對應到「看」「聽」這兩種人類最原始的接收資訊方式。

我們把透過感官直接獲得的資訊成為「形象化資訊」,需要大腦重新經過加工思考的叫作「抽象化資訊」,形象化資訊比起抽象化更容易被接受,這也是為何看電視劇《紅樓夢》的人遠高於看小說的人。

閱讀是耗費腦力的活動,對於通俗寫作來說,應該要試著降低讀者的理解成本為目的,讓讀者容易吸收資訊,以下提供三個方法給大家。

一、語言盡量簡單化、口語化

很多人會覺得書面語比口語來得更加高級,但是未然,除非你刻意要建立專業及權威感,但同時也會消耗讀者的意志。

首先要改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過長的從句;二是多層的邏輯,例如雙重否定;三是連續的形容詞,這些情況都容易讓讀者為了尋找句子主幹,而被迫放慢閱讀速度,消耗掉他們的耐心。

善用「短句」以及「逗號」能夠讓我們的文章更有節奏感、音律感,不自覺地看完文章。

二、用文字在讀者心裡畫一幅畫

因為人的大腦更容易識別具象化資訊,所以我們要學會用文字畫畫。

具體作法有三個思路,第一,多用動詞、名詞,少用形容詞;第二,善用抓細節;第三,善於使用比喻

舉例一:

你做簡報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山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你在會議吵架時,尼泊爾的背包客正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這就是使用名詞和動詞不斷疊加的效果,沒有形容詞,簡易好懂,但是卻勾勒出讓人無比嚮往的畫面。

舉例二: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 — 紅油就冒出來了。

這就是善用細節的描寫,賦予文字質感,細節描寫容易引發聯想,讓人產生代入感,甚至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舉例三:

1、他經過磨難之後變得特別堅強。

2、所有堅強,都是柔軟生的繭。

使用比喻的時候,一定要避免陳腔濫調,因為它被使用得太多,以至於讓人「無感」了,透過具象化的形容詞,能夠讓概念變得更有畫面感。

三、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舉例一:

小說家格雷安 ‧ 格林:「我愛看的是,事物危險的邊緣,誠實的小偷,軟心腸的物客,疑懼天道的無神論者。」

其實剛有許多比喻的用法就是用具象的事物去表達抽象的感覺。更甚者,當我們想表達一個抽象的概念時,最好把它還原成具體的事物。

格雷安 ‧ 格林這句話原意是,一個好的故事應該是充滿戲劇衝突的,這道理很常見,但是為何上面那句話能夠被廣傳呢?

這是因為足夠動人,它把「戲劇衝突」這個抽象概念,透過具體例子生動地表現出來,並連續用了「危險」、「邊緣」、「小偷」、「軟心腸」、「刺客」這類能夠帶來感官和心裡刺激的詞彙,讓這句話更富有表現力。

20250124-24_-10

四、修改更有光彩

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修改時記得考慮以下幾點。

  • 想寫的東西表達清楚了嗎?
  • 語氣是否合適?
  • 資訊完整嗎?有沒有漏掉甚麼重要資訊?
  • 故事案例是否真實可信、吸引人?
  • 邏輯是否有問題?觀點表述是否簡潔有力?
  • 有沒有錯別字、標點錯誤、文字錯誤?

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

修改文章需要不斷重讀作品,以便洞察自己心智活動的痕跡—那些地方原本可以「快進」,那些地方本應深入探討,卻因為沒有深度思考而寫得潦草。

某種程度上,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思想。當我們思路不清晰,或想法走偏了,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一定是凌亂鬆散、東拉西扯,因此需要透過不斷重讀文章,才能理順邏輯結構和表達方式。

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關於自己寫的東西,老在螢幕上看,其實因為對內容熟悉,不容易看出來,建議可以逐字逐句唸出來,觀察上下句的連結有否順暢、詞語有無拗口、句子是否過長等。

寫作是用文字說話,與我們日常交流一樣,也講究妥帖流暢,要訓練耳朵對內容的敏感,日常與人溝通時,就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說話的簡練度、條理性。

修改的原則:不自誇,也不自負

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面對還不成熟的作品,也不要過分挑剔,對自己嘮叨個不停。

提筆的時候,自我懷疑、否定會扼殺我們的寫作靈感和激情,在修改階段也是如此。

要嚴格要求自己,也要善待自己,努力發現、解決問題,同時辨明自己的優勢,肯定並放大之,如此才能揚長避短,寫出你的風格與自信。

20250124-24_-11

▌後記

這個部分對於我去年開始撰寫,以及經營粉專的經驗來說,看完更有感受,並且拿過去的文章來對比思考,更能深刻感受到雕琢的細節所在。

觀念必須實際嘗試體會,再從箇中反思,這才是深度內化的過程,這篇文章有很多值得注意的要點,鼓勵大家從中體悟,或是抓起手邊的一本書,開始撰寫第一篇讀書筆記吧。

https://medium.com/%E9%AD%94%E8%A1%93%E6%B2%BB%E7%99%82%E5%B8%AB-%E9%84%AD%E5%87%B1%E6%96%87kevin/%E8%AE%80%E6%9B%B8%E7%AD%86%E8%A8%98-%E5%AF%AB%E4%BD%9C%E6%98%AF%E6%9C%80%E5%A5%BD%E7%9A%84%E8%87%AA%E6%88%91%E6%8A%95%E8%B3%87-%E5%8B%95%E6%A9%9F%E7%AF%87-f7e84bdd850dhttps://medium.com/%E9%AD%94%E8%A1%93%E6%B2%BB%E7%99%82%E5%B8%AB-%E9%84%AD%E5%87%B1%E6%96%87kevin/%E8%AE%80%E6%9B%B8%E7%AD%86%E8%A8%98-%E5%AF%AB%E4%BD%9C%E6%98%AF%E6%9C%80%E5%A5%BD%E7%9A%84%E8%87%AA%E6%88%91%E6%8A%95%E8%B3%87-%E5%8B%95%E6%A9%9F%E7%AF%87-f7e84bdd850d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閱讀分享相關的分享。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