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代工作必備技能:精煉思考的技術
書名|「紙一張」簡報術
作者|淺田卓(SUGURU ASADA)
出版|幸福文化
日期|2021/06/30
▌前言
作者「淺田卓」之前另一著作為《在TOYOTA學到的只要「紙1張」的超實踐整理技術》,致力於推廣「精煉思考」的能力,而此書應用的場域不太一樣,不過算是使用同一套思考模型,因應情境進行一些調整變化,所以其實大道至簡,只要能夠熟悉活用,對於職場上就有很大的助益。
閱讀前的三個目標:
一、紙一張簡報術應用的優勢?
二、如何應用紙一張簡報術?
三、如何將這樣的概念延伸到工作場域?
▌紙一張簡報術的優勢
隨著數位化時代來臨,開始越來越多的工作數位化、商務通訊軟體使用、遠距工作增加,而溝通上的品質及效率就顯得重要許多,「紙一張簡報術」意即將想表達的內容濃縮在一張 A4 紙,透過「有限」來達到有效率的傳達。
它真正想表達的就是「思考整理術」,而非表面上的「製作資料術」,當你具備這樣的技能時,就可以因應形式,選擇要用簡報、郵件、通訊軟體等,幫助雙方達到有效溝通。
此書有一個金句我很喜歡就是「Silence is Goal.」,意即「無聲達標」,就透過好的視覺輔助框架,幫助對方快速理解,再使用精準的語言表達溝通,甚至不用語言,這樣的方式能為彼此節省時間,達到高效傳達的作用。
面臨新型態的遠距工作,時間以及注意力容易變得分散,這時候「非同步溝通」就顯得重要許多,有時候「不即時回覆」反而提高效率,因為在未具備先備知識的情況下討論,其實大多無益且費時,如果能事先寄至信箱,讓對方安排適當時間了解,後續討論才是有效且精準的。
今年聽到「侯智薰」的線上講座,主題為「你不可不知的遠距工作術」,覺得有不少受益,下面分享 2018 年他分享過的內容,裡頭有一些類似的觀念,有興趣者不妨前去觀看。
遠距工作不是逃離,需要更積極的參與,因為給了你更舒適的自由空間。
https://medium.com/remote-taiwan/remote-taiwan-jandi-512d42829d14https://medium.com/remote-taiwan/remote-taiwan-jandi-512d42829d14
▌紙一張簡報術的應用
紙一張簡報術的三特徵
紙一張的三個特徵為「紙一張、框格、主題」,主要是來自於豐田的企業文化,一切工作相關的溝通都用「紙一張」呈現。
1、所有資料歸納成「紙一張」
2、訊息集中在「框格」內
3、將「主題」標記在各框格上面
第一點是將所有資料歸納成「紙一張」,這樣資料就會經過思考篩選的流程,避免塞滿無謂的訊息,並思考三個面向「What、Why、How」的問題,讓整體的表達能夠邏輯且清晰。
第二點是訊息集中在「框格」內,人類天生討厭空白,一看到空白就想填滿,透過這樣的制約設計,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思考,產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第三點是將「主題」標記在各框格上面,避免思考過於發散,透過此舉可避免填入不相干內容,因為當沒有框格或主題時,容易變成條列式的書寫,邏輯及脈絡較不容易清晰。

三色筆的心理學
除此之外,他會使用三種顏色的筆,分別為「綠色、藍色、紅色」,「綠色」用來畫框線、寫明主題,「藍色」用來整理訊息,「紅色」用來歸納想法。
而這些顏色也有心理學的作用,藍色有助於放鬆,所以更容易專注,綠色將像是綠燈,代表前進的意思,所以藍色及綠色就像思考的發散,而紅色就像紅燈,代表著停止,也就是思考的收斂。
下圖是書中的示範,都是在短時間幾分鐘內完成輸出想法,再進行聚焦篩核,左圖為針對員工兼差的想法,於是透過矩陣的方式輸出正反理由,就能夠避免偏頗單方面理由,也能好好比對正反方的理由,而作者最後挑出三個,進行最後的立場決策。
右圖則為用三十秒說明自己的工作內容,作者也利用了十六矩陣進行,先寫出與工作有關的關鍵字,再用紅筆收斂,圈選出五至六個,並思考運用什麼樣的順序更容易理解,並將順序脈絡理清。透過這樣的過程,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幫自己產出內容。

任何課題都是為了解決三個疑問
書中提到的三個疑問為「What、Why、How」,其實也是常講的黃金圈理論,不過透過順序的調度轉換,來幫助聽眾聚焦理解,透過這三個問題能大幅增加邏輯與說服力。作者用「工作經歷介紹」當作案例,加上一些綠字增加資訊的聚焦,每一項都各別提出三個重點(Point),運用三的法則,抓出重點精闢表達。
- 具體項目?—What?
- 為甚麼要推廣? — Why?
- 如何推廣? — How?

對這樣的內容有更多興趣的人,下面的系列文章做了很清晰完整的解說,有興趣者不妨前去觀看囉!
https://medium.com/remote-taiwan/remote-taiwan-jandi-512d42829d14
▌應用到工作場域
上半部分是初步思考的環節,其實掌握「思考整理」的技巧,等同於完成了八成的資料製作,接下來就是將日常語句轉成正式文體,或是輸出成簡報,簡報的本質是視覺輔助(Visual Aid),因此此處的簡報製作以「快速省時、清晰表達」為主。
大家可以看到下圖「手寫初稿」轉化成「資料製作」,將一些口語的文字轉成正式文體,也將細節說明更清楚完整了,而下方的「簡報製作」,總共做成十六頁,其實不用太多花樣,就是將內容大綱羅列,重點分不同頁面講解,就完成了一份邏輯清晰的簡報。
此處簡報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內容大綱會再加上頁碼,讓聽眾理解目前的座標位置,而此處就是「2/16、7/16、12/16」,讓觀眾有好的預設情緒,我覺得是一個簡單但很棒的細節。


作者針對內容會做三次思考整理,第一次「手寫」,第二次「電腦螢幕」,第三次「列印紙本」,每次都會進行不同形式的思考整理,因此每一次都有新發現的可能性,這樣的概念我鮮少做過,認為未來有機會可以嘗試看看。
此書還有提及簡報時的一些技巧,不過很多簡報書都有提及類似觀念,我這邊就不特別點出相關細節。
▌一張紙簡報術的終極目標
最後一章節我蠻喜歡的,作者將這樣的概念化為內功,前面是從零到一的過程,終極目標則是再從一回到零,不用任何媒介也能傳達,作者認為簡報就是一種「Presence」,此處意思為存在感、信賴感,你累積至今的形象意涵。
當你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贏得對方的信任,那麼甚至不需要紙一張簡報技巧,只要你認同值得的觀點,同事客戶就憑你的人格買單了,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熟讀、執行,再到精煉,不斷的練習內化,操練精煉思考的能力,前期可能會有點麻煩不適應,但是一旦成為了習慣,相信會是很棒的職場加分工具。
時常可以問自己下面三個問題:
1、你平常累積了什麼樣的言行和工作態度?
2、你至今都與簡報對象建立起什麼樣的關係?
3、你有多少足以傳達給初次見面對象知道的實績?
宮崎駿:「重要的事情,大都是很麻煩的」
September 26, 2021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閱讀分享」相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