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柏林《映河》特展觀後感

20250124-24_-6
圖來源/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生命的大河蜿蜒而來 — 齊柏林空間年度特展

主辦|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策展|偶然設計Serendipity Studio — 曾令理
地點|齊柏林空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
展期|2021/10/09(六)- 2022 秋(10:00~18:00,週二休館)
費用|KLOOK 120 元(原價 150 元)
粉專|齊柏林的飛閱台灣
官網|https://www.chipolin.org/

▌前言

當天想說很久沒去淡水,於是搜尋淡水是否有一些展覽,無意間發現「齊柏林空間」,第一次看齊柏林的特展,超乎預期的驚艷,甚至覺得相見恨晚,居然第三年才走進這個空間。

20250124-24_-42
圖來源/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作者介紹

齊柏林(1964年12月27日-2017年6月10日),臺灣臺北市人,籍貫河南省安陽市,臺灣空中俯瞰拍攝導演、攝影師、環境保護運動者,有「一代空拍大師」的美譽。

受首任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局長歐晉德賞識,負責以空拍的方式記錄重大工程,尤以公路建設為多,自此開始長達他 20 餘年的空拍工作。主要拍攝題材有臺灣地景、臺灣河流、臺灣生態,並向臺灣大眾提倡環境保護。

2016 年三立電視邀請齊柏林為新戲《一千個晚安》擔任視覺總監。同年10月,齊柏林將 25 年來拍攝的台灣影像整理上線,成立了「齊柏林空中攝影影像資料庫-itaiwan8 愛台灣吧」,可直接在線上進行影像授權。

2017 年 6 月10日,齊柏林搭乘凌天航空空拍直升機,在拍攝代表作《看見台灣》續集《看見台灣II》的空中勘景途中,於花蓮縣豐濱鄉長虹橋附近山區墜機殉難,享年52歲。


▌展覽介紹

秀姑巒溪的粼粼波光閃爍著虹彩,朝旅人緩緩流淌而來……這是齊柏林空間第三檔年度特展《映河》的迎賓巧思。唯一從高空看見台灣的影像基地 — 齊柏林空間,結合齊導的空拍攝影與環境教育知識,以「山、河、海、城市、人」為策展軸線,有系統地帶領人們不只是看見、更深刻閱讀這座島嶼。

台灣有多達 110 多條列管河川和無數的荒溪野水,河流從高山帶來沃土、帶來水源,滋養了聚落,扮演著運輸和代謝的重要角色;繼2019年《見山》、2020年《逐岸》後,2021年度特展《映河》,帶領觀者從雙眼的看見、追逐,進展到內心的映照反思,期許以河為鏡,看見人河共生的永續未來。

如同河流連結著山與海,《見山》、《逐岸》的策展經驗亦滋養著《映河》特展,成就四大值得探訪的精采亮點:最豐富的底片攝影展品,其中大多是齊導首次亮相的空拍作品;深刻的環境教育知識,讓人驚覺台灣一點都不小;2021 紅點設計年度大獎得主曾令理擔任策展人,打造令人流連忘返的沉浸式展場;常設展《記憶的黑盒子》大膽蛻變,以「光」映照改變的希望。

「映」,是攝影成像的奧妙,是映入眼簾的驚艷,更是以河為鏡、反映人心,作為永續未來的借鏡。影像的影響力,在《映河》四大展區:「河流開始的地方」、「沉浸在流動之中」、「與河映照的我們」、「成為一片寬廣的齊柏林」,細膩流動著。

策展介紹語言導覽


▌展覽筆記

一走入展區後就進入環境劇場,觀看了兩部紀錄片《映河》、《看見齊柏林—空拍任務幕後花絮》,看完之後非常震撼,甚至要平復一下心情才能起身,也是這天才真正感受到齊柏林為台灣的諸多付出。

每日的11:00、14:00、16:00會有定時導覽,我當天剛好聽14:00場次,大概導覽半小時左右,可以理解到一些不知道的地理知識,一些齊柏林背後的一些理念及故事,很推薦大家聆聽。


展覽 A 區|河流開始的地方
15 幅巨幅河流圖左右包夾成像是峽谷的空間,有營造出峽谷的空間氛圍感,過去對河流並沒有太多了解,導覽逐一介紹每一個河流的特性,過程中得到許多收穫,印象很深刻的畫面有枋山溪的西瓜種植,常見卻從來不知道的知識,以及台北大部分水源是來自南勢溪,剩餘才是翡翠水庫。(推薦閱讀:台北之水何處來?翡翠水庫只佔四分之一?為什麼要花 20 億蓋水隧道?


展覽 B 區|沉浸在流動之中
此空間如同印象莫內的沉浸式體驗,動態河流錄像自牆壁往地面流洩,影片循著「美麗-議題-共生」的敘事軸線,有看見河流的美麗樣貌,也看見河流的乾涸龜裂,景觀宏大震撼。

過程中搭配軟骨頭或躺或坐,聽著音樂以及偌大的畫面,彷彿置入到另一個魔幻空間,可以站上 L 型的投影畫面,也讓我們從另一個觀點看這件事,此區也相當適合拍攝一些情境照片,很有意思的一區。


展覽 C 區|與河映照的我們
此區有一個互動式螢幕,它是河流調色盤,有三十多種的顏色,也是真實發生的河流顏色,可能來自於優養化、工業廢水、畜牧廢水等,也曾因為齊柏林的空拍,讓政府關注到《礦業法》的修法問題,真正的影響到台灣的推動與發展。

此區還有「導讀人」、「翻翻書」的區塊,「導讀人」是一些環保人與河川交織的生命故事,能夠帶給觀者更多元的觀看思維,主辦單位也有舉辦講座,邀請他們分享各自的故事,「翻翻書」就是透過 20 個問題,讓民眾保持著好奇的心境找答案,甚至回家持續關注相關議題。


展覽 D 區|成為一片寬廣的齊柏林
最後一區展示著齊導的故事生平與拍攝設備,也包含空中勘景墜機失事留下的 Cineflex Elite 陀螺儀殘骸,聽導覽說齊導抵押方式去購買它,當時總價三千萬左右,價格相當的驚人,以及為了理念不惜犧牲的決心,這一區有一句話很有感,就是「因為傻而不知道前方的路有多困難,不知道有多困難所以就不知道害怕」,這句話非常的打中我。

20250124-24_-41
20250124-24_-43
20250124-24_-77
20250124-24_-44
20250124-24_-46
20250124-24_-45
20250124-24_-47
20250124-24_-48
20250124-24_-50
20250124-24_-51
20250124-24_-49
20250124-24_-52
20250124-24_-53
20250124-24_-78
20250124-24_-54
20250124-24_-55
20250124-24_-57
20250124-24_-56
20250124-24_-58
20250124-24_-79
20250124-24_-59
20250124-24_-60
20250124-24_-61
20250124-24_-62
20250124-24_-63
20250124-24_-81
20250124-24_-64
20250124-24_-65
20250124-24_-66
20250124-24_-67
20250124-24_-68
20250124-24_-69
20250124-24_-71
20250124-24_-70
20250124-24_-72
20250124-24_-73
20250124-24_-74
20250124-24_-80
20250124-24_-75

▌觀後心得

第一次看齊柏林的作品是《看見台灣》,裡面有一幕很經典的畫面是玉山山頂唱歌的原住民小朋友,裡面有我當初營隊帶過的小孩,當時為了看他跑進戲院去看紀錄片,應該也是我第一次在電影院看紀錄片。

今天看完展覽之後,由衷地佩服齊柏林的貢獻,也覺得自己跟這個系列特展相見恨晚,裡面有很多河流都聽過但卻很陌生,好像生長這麼久都沒有好好認識台灣,不夠關心自己的家鄉。

這個策展也讓我產生不少啟發,想要好好認識這一塊土地,不管是歷史或是人文,甚至以河為鏡,反觀自身,也推薦給大家這個能夠認識台灣的展覽。

後記
後來當日的學習單竟幸運的抽到獎品,每月會有三位名額中獎,覺得相當的幸運。

20250124-24_-76
當月的獎品,每月好像都不一樣。

February 12, 2022


謝謝你的閱讀!我是鄭凱文。
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魔術師/簡報老師。
喜歡研究不同領域的美好事物,誠摯邀請一同交流學習!📒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留下 Private Note 或留言給我!📒
👏1下--------給我一點鼓勵。 
👏2~10下-----文章對你有幫助。
👏50下-------有興趣看展覽筆記相關的分享。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