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FISM ITALY》八場魔術專場觀後心得

整體而言,我特別喜歡那些少見、具獨特觀點的魔術演繹方式,若要選出三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演出,應該會是 Armando Lucero、Miguel Muñoz 與 Topas。

活動資訊
主辦|Masters of Magic
地點|Lingotto Congress Center
費用|一般票 872 歐元
官網|https://www.fismitaly2025.com/

Armando Lucero 超近距離魔術秀

時間|2025/07/14 09:00–10:00、2025/07/19 10:00–11:00
場館|Room Lisbona

演出內容:這場演出採取線上預約制度,因場地空間有限,大約只能容納五十人,座位以錯落的半圓形排列,共有四排漸高的觀眾席。Armando 的表演以紙牌與硬幣為主,幾乎全程都是純手法魔術,但神奇度極高,他不僅展現精湛技藝,也穿插對人生的哲思與神話故事的隱喻。

許多經典魔術效果都有他獨特的詮釋,如「四幣集合」、「紙牌三明治」、「勝利者」及「牌入口袋」等。演出中會搭配音樂,大多是他以手機連接音箱播放,也使整體氛圍更為投入,整場表演就像一位智者,透過魔術這個媒介,與觀眾分享他對人生的洞見與故事。

觀後心得:他對手法的運用與注意力的引導可說是爐火純青,絕對是大師級的表現,即使我接觸魔術已超過十年,仍被他的效果深深震撼,他以職人的態度對待魔術,幾乎所有作品都以純手法構成,展現出對魔術的堅持與敬意。

許多我早已看過無數次的經典效果,在他的詮釋下竟再次讓人驚嘆,這種感受非常過癮。我甚至特地二刷再看一次,有趣的是,那一場裡竟有不少觀眾也是二刷,Armando 看到後笑著說:「怎麼又是這些熟面孔呢!」


Miguel Muñoz 海神近距離魔術秀

時間|2025/07/14 18:45–19:30
場館|Auditorium Main Theatre

演出內容:這場演出是一場近距離劇場式魔術秀,整體氛圍充滿寓意與詩意,故事從一群被囚禁的魔術師開始,官方宣布:「誰能最充分運用魔術,誰就能重獲自由。」隨著這條故事線展開,各式魔術依序登場,搭配現場獨白、預錄旁白與背景音樂,營造出層次豐富的劇場感。

整場表演有相當大的篇幅在探討「想像力」的主題,而魔術效果也隨著劇情推進一一呈現;其中部分橋段還融入了雜耍元素,而表演的最後,似乎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想像結局,讓整場更具有獨特的故事韻味。

觀後心得:表演者是 2018 年 FISM 舞台部門的總冠軍。原本以為這只是將幾段常見的近距離魔術組合起來,作為一場個人的廳堂秀,沒想到結果出乎意料地精彩——這是一段極為完整且獨特的魔術劇場。雖然演出中穿插了多種語言,部分內容需透過投影字幕銜接故事,使理解上略有挑戰,但每個魔術的演繹方式與元素都相當新穎,而且都會有一個很獨特的結尾,展現出他專屬的風格與表現力。

相關內容請點此


Marco Zoppi 泡泡魔術秀

時間|2025/07/15 12:30–13:30
場館|Auditorium Main Theatre

演出內容:整場表演以泡泡秀為主軸,有時穿插魔術橋段,或將泡泡本身融入魔術設計中。整體以不同形狀、大小的泡泡變化為主要視覺亮點,然而因為泡泡的脆弱特性,偶爾會因破裂導致效果中斷,使得節奏略顯拖沓。

觀後心得:對經常觀賞表演的觀眾而言,節目流程多屬一般商演常見的泡泡秀形式,魔術的部分也較為平實,沒有太多令人驚艷的亮點,對圈內觀眾來說,這類演出或許難以激起強烈的共鳴,但可作為觀賞多場節目之間的喘息與放鬆片刻。

相關內容請點此


Mac King 喜劇魔術秀

時間|2025/07/15 20:00–21:30
場館|Auditorium Main Theatre

演出內容:這是到拉斯維加斯必看的喜劇魔術秀,風格輕鬆又不失巧思,以幽默和親民的魅力,帶來愉快而充滿驚喜的觀演體驗。這次他將整套節目原封不動地搬到義大利演出,能看見多個經典橋段,例如剪繩還原、口吐金魚、隱形雨衣等,共演出了十多個魔術流程。

整體以與觀眾互動的派對魔術為主,台詞簡潔易懂,節奏掌握得相當精準。當天甚至出現一個意外插曲——他在舞台上不慎踩到自己灑出的水而重重跌倒,但隨即以機智幽默的方式化解,反而贏得全場熱烈掌聲,充分展現喜劇魔術大師的臨場反應與專業魅力。

觀後心得:這場也是我非常期待的魔術專場,以往只能透過文章與影片一睹風采,這次能親臨現場感受他的喜劇魅力,格外令人振奮。其實這些橋段他已經表演了數十年,整體流程早已打磨得極為細膩,但呈現出來的氛圍卻絲毫不覺得像是在背稿,依然充滿熱情與能量。表演的笑料密度極高,幾乎五句話以內就能引人發噱;那些看似隨性的臨場發揮,其實都在他精準的掌握之中,相信絕對是喜劇魔術的天花板。


Aaron Crow 恐怖魔術秀

時間|2025/07/17 19:00–20:00
場館|Auditorium Main Theatre

演出內容:這位表演者極具個人魅力,過程幾乎沒有台詞,主要以肢體動作引導觀眾,進一步強化了角色的神祕氛圍。表演內容以「恐懼」與「危險」為核心,包括徒手拍釘、赤腳踩玻璃、捕獸夾取物、閉眼砍水果等橋段,雖然多數效果曾在達人秀中見過,但這次將所有片段完整串連,構築出一場張力十足、風格鮮明的恐怖魔術秀。

觀後心得:這段節目當時正好與舞台比賽時間重疊,最後我決定放棄比賽,選擇進場觀賞,畢竟以往都是透過影片認識他,這次終於能親身感受現場氛圍。他在營造恐怖感方面掌握得相當出色,即使相似類型的魔術已看過不少,他所醞釀出的情緒張力依然格外突出,讓人心跳加速、全程緊繃。不過大部分橋段在網路上已能看到,部分效果的大致原理也略知一二,因此整體的驚奇感也被削弱了一些。


Topas 無聲派對魔術秀

時間|2025/07/18 22:30–23:30
場館|Room 500

演出內容:這個專場體驗非常特別,概念源自於靜音派對(Silent Disco),主要是每位參加者都戴上無線耳機,音樂透過耳機播放。通常會提供四個頻道,每個頻道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例如搖滾、古典、嘻哈),參加者可以自己切換頻道、調整音量,甚至透過耳機顏色 LED 燈看到誰在聽哪個頻道。

整場演出以「聲音」為核心元素,顛覆觀眾對魔術的既有感受,表演中有運用聲音來製造錯覺與共感,同時也讓觀眾體驗到:即使是同一段魔術,選擇不同的音樂,也能產生截然不同的情緒與氛圍,部分橋段甚至將樂器本身化為魔術道具,構成一場以聲音為主體、極具創意的感官魔術秀。

觀後心得:這場專場可說是完全超出預期的特別主題,因為我從未看過這類型的魔術秀。表演者本身對音樂有深厚造詣,過去就常在作品中融入音樂元素,但要將其發展成一整場專場實屬不易,這次更結合了一個從未在魔術秀中使用過的概念,讓整體呈現格外新穎。

當天還發生一個有趣的插曲——有位觀眾問他:「耳機可以帶回去作紀念嗎?」他立刻幽默地回道:「當然不行,這副耳機可是比 Eric Chien 的演桌還貴呢!」

相關內容請點此


Steve Valentine 故事魔術秀

時間|2025/07/19 15:00–16:00
場館|Auditorium Main Theatre

演出內容:他將魔術表演與個人故事巧妙融合,從童年開始學習魔術的契機,到中途放棄魔術、轉而成為演員,再到最終重拾魔術的歷程,整場表演以故事串連,並在敘述中穿插對應的魔術效果。他的語速偏快,台詞密度極高,稍一分神就可能錯過細節,某些笑點也需要些許時間消化。

演出的結尾以一個傳奇級的魔術作收——將十張簽名的撲克牌依序變入口袋,向曾啟發他的魔術導師致敬,為整場演出劃下句點。

觀後心得:整場表演有相當多篇幅用於講述故事,而內容本身也十分豐富,因此在語速稍快時,非母語觀眾可能較難完全跟上節奏。多數魔術以經典效果為主,驚奇感並不算強烈,不過最後的「十張簽名牌入口袋」因神奇度高、且與開頭的鋪陳相呼應,成為全場最具亮點的壓軸橋段,令人印象深刻。整體而言,故事講述多於魔術設計本身,雖不特別驚豔,但結構完整、收尾得體。


Dani Daortiz 紙牌魔術秀

時間|2025/07/19 19:00–20:00
場館|Auditorium Main Theatre

演出內容:一如既往地殺番全場的魔術師們,專場整體內容與今年台灣一月時差不多,不過有再多一些效果,他的紙牌魔術讓觀眾的選牌的自由度感受極高,因此沒有看過他教學的人,有時候會較難知道關鍵秘密,當天有一個特別的橋段是他邀請觀眾,而觀眾剛好是 2022 FISM 紙牌部門冠軍 Markobi,他甚至還用對方的魔術效果演繹,有點致敬及玩味的彩蛋橋段。

觀後心得:這一場剛好是 FISM 的最後一天,其實當天已經相當疲憊,但是看完這場專場又醒過來的感覺,他僅運用撲克牌及個人魅力,就引發全場的驚呼與讚嘆,整場內容雖然都是紙牌,但是透過一些縝密的流程安排,也能創造許多不同的驚奇體驗,有外國人留言這是他 FISM 多年來看過最精采的魔術專場,印象非常深刻。

表演片段請點此


結語

整體而言,我特別喜歡那些少見、具獨特觀點的魔術演繹方式。若要選出三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演出,應該會是 Armando Lucero、Miguel MuñozTopas

Armando Lucero 讓我看到極致純粹的手法與魔術哲學的深思,他僅以一副撲克牌與純熟的注意力引導技巧,就展現出驚人的可能性與創造力,魔術大師不只是技術展現,更是一種對魔術本質的信念與職人精神的體現。

Miguel Muñoz 則以劇場敘事結合創意魔術,讓觀眾不僅獲得娛樂的驚奇感,也在劇情推進中思索魔術的象徵與意涵,整體呈現充滿詩意與層次感,看完後仍有餘韻在心中慢慢散開。

Topas 則顛覆了觀看魔術的既定形式,以靜音派對(Silent Disco)的概念打造全新的感官體驗。雖然內容多為小品流程,但主題明確、節奏精準,仍成功營造高度的期待與參與感。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即使在魔術圈耕耘多年,依然持續嘗試創新,展現出不斷突破自我的實驗精神。

這次前往 FISM,我的重點放在觀賞專場秀與魔術比賽。唯一錯過的是 Richard Wiseman 的個人秀,因為時間剛好與舞台魔術比賽重疊。不過我從同行的魔友那裡聽到一些內容描述——整場表演皆以 PPT 投影為主要媒介,透過畫面引導觀眾進行指令與動作,並結合部分魔術與心理實驗。演出過程中他本人完全沒有現身,直到最後才出來謝幕,也展現出魔術學者獨特且獨到的演繹風格。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