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篇文章總字數超過七千字,我將內容分成兩個部分,方便有興趣的讀者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觀看,也可以透過目錄直接跳轉到想看的章節。
第一部分是:「超級鐵人賽帶給我的收穫」;
第二部分是:「事前的準備過程與比賽當下歷程」。
超級鐵人賽帶給我的收穫
簡介超級鐵人賽 226 km
226 公里全程鐵人三項,又稱為「超級鐵人三項」,在一天之內要完成游泳 3.8 公里、自行車 180 公里,以及跑步 42 公里,總距離是一般標準鐵人三項(51.5 公里)的四倍,這是許多鐵人心中的終極目標或夢想,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大早先橫渡日月潭,接著立刻騎自行車直奔高雄,下車後還要再跑完一個全程馬拉松,每一關都必須在限制時間內完成,每一項都已經不容易了,更別說要一次完成三項!
我是誰,我在哪?
十七個小時、兩百二十六公里、沒有捷徑,只有每一划、每一踩、每一步,全靠自己撐過去,這過程其實是反大腦直覺的,畢竟人的大腦是趨樂避苦的,那為何還有幾千人一起來到這邊找罪受呢?這是我在比賽中最常思考的問題。
因為我是超鐵參賽者的後段班,第二趟時參賽者通常也所剩無幾了,我經過每位超鐵的參賽者時,都會思考他為何而來?是什麼信念讓他們願意堅持下去?同時也會感動,即便可能會被關門,但仍有一群不放棄的瘋子,我自己並不孤單呢!
其實,挑戰體能的極限並不是我真正的目標,我想做的,是選擇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設定一段期程,在過程中克服重重挑戰的歷程,每位鐵人都要面對生活中的三鐵——工作、家庭與訓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與掙扎,都得在取捨與堅持中找平衡,我特別喜歡看三鐵素人分享的經歷,那些故事不僅真實迷人,更重要的是充滿力量。
暌違五年,再次來到台東這座三鐵的故鄉,我依然被這熱血的氛圍感動,也想起五年前初次參賽的悸動。鐵人三項從你報名的那一刻就開始了,在過程中,你會遇到許多挑戰與干擾,而你所做的每一個堅持與取捨,最終都會在賽場上反映出來,運動其實很公平,你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只要你願意練習,身體就誠實地回應你的努力,沒有太多捷徑與僥倖。
當你選擇的比賽距離越長時,就越需要長時間枯燥的練習,也會有更多與自己對話的時刻。在比賽的過程,你會面臨多次堅持與放棄的兩難,放棄看似很容易,但是也少了一次看見自己可能性的機會,鐵人三項透過一種健康的方式,讓你發現,原來你比自己想像的更勇敢、更堅韌,別人會為你設限,你自己可別畫地自限。
要準備上場前,你可能對完賽充滿著不確定性,可能惋惜練習量不足,也可能覺得有時候躺平真的很過癮,但是時間從不會等你,當比賽時間到了,就是你驗收成果的時刻,如何在比賽當下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如何在你目前既有的能力下,發揮出最好的自己,既要避免暴衝,也要防止鬆懈,這正是展現意志力的時候。
這是我睽違五年後的第二場鐵人三項比賽,挑戰了當年的四倍距離!這五年間,歷經生活的摧殘,我的體重逐漸攀升,身體質量指數(BMI)從標準來到過重,甚至曾達到肥胖的程度。我五年前初鐵完賽後,感動地寫下當年的心得,當時提到未來想挑戰更多賽事,其中最困難的一項就是超級鐵人賽,在 2025 年的四月二十六日,我真的實現了當初看似嘴砲的目標!
不做想一輩子,做了講一輩子,這場比賽真的驗證了這句話,我覺得完成這樣的成就,會在未來持續發酵,你連他媽的超鐵賽都完成了,其他生活的挑戰算什麼!但同時你也會變得謙卑,因為現場有太多厲害的神人,不管是比你年長的大哥大姐,還是比你快完賽的素人選手,你也會明白這不會是你的終點,甚至是通往新方向的起點。
未來還有很多生活的挑戰,相信自己也具備克服它們的正向心態,經過幾天的沉澱,我將這次的心得記錄下來,讓這份餘溫可以延續得久一些,也希望能鼓舞其他人——畢竟,超級鐵人賽這麼痛苦,不能只有我體驗到!

事前的準備過程及比賽當下歷程
參賽前言
我上一次接觸鐵人三項,已經是五年前參加的普悠瑪標準鐵人賽(51.5 公里),那也是我的人生「初鐵」。當時花了不少時間克服游泳的關卡,完成後非常感動,因為對我來說真的很不容易,也解鎖了一項人生夢想清單,甚至寫了幾千字心得來記錄當下的感動。(如下方第一張圖)
不過經過了五年生活的摧殘,我的體重也逐漸飆升,身體質量指數 (BMI) 一路從標準來至過重,甚至到達了肥胖的程度,體力也大不如當時的自己。(如下方第二張圖)
在 2023 年底的時候,我開始想認真追求一些人生夢想清單,當下就寫了十多項目標,其中一項我大膽地寫上了:「完成超級鐵人三項 226 公里」,這對當時的我來說幾乎是天方夜譚,但我也沒說什麼時候要完成,先寫下來再說吧!反正「想」和「做」是兩回事,未來有機會再執行,畢竟這距離可是我初鐵的四倍耶!
2020 年人生初鐵的文章:人生第一場鐵人三項|訓練紀實、體悟學習


按下報名表的那一刻
到了 2024 年 5 月的時候,Challenge Taiwan 官方宣布報名即將開放,我也開始思考是否該參加?那年的年底,我即將步入婚姻,結婚之後勢必更忙於家庭生活,如果要挑戰超級鐵人賽,最好趁還沒生小孩之前,否則難度只會倍增!或許 2025 年這一場,就是最適合的時機點,畢竟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可以準備,應該來得及吧?於是,我就一口氣刷下報名費,總共一萬六千多元,難怪大家都說,光是敢報名就已經很勇了!
預計準備的半年週期
報名之後,我開始逐步展開訓練,首先是第一關的游泳,要重新去調整早已跑調的自由式,過去因為技術不好,常常游得像是在掙扎,換氣不順讓我對游泳一直興趣缺缺,網路上查找資料時,無意間找到教學魚式游泳的程教練,他以科學化的方式教導自由式,非常符合我對成人教學的理念,經過訓練之後,我也學會了適合長距離省力的「二拍打水」,對游泳不再那麼抗拒,甚至慢慢建立起信心。
接下來是自行車的關卡,當年比賽是跟別人借車參賽,這次想必要買一台屬於自己的公路車,於是就決定先買一台二手的捷安特 Giant,也上網做了一些功課,後來挑選了一台功能及外型都是自己喜愛的車型,畢竟心靈馬力也是很重要的,也終於有一台屬於自己的自行車了!(車型:2022 Giant Defy Advanced Pro 2 AX)
但是這麼遠大的目標,我也不知道該從何練習,於是我找上劉光武教練,希望請他幫我開線上訓練課表,由於我的工作經常需要到外地授課演講,時間和地點變化很大,比較難固定時間去某處團練或上課,線上課表的彈性就非常適合我這種生活型態,畢竟還是得工作賺錢。
一開始聯絡教練時,我其實很擔心他會對我說:「你的條件可能很難完成比賽。」畢竟我一年大概只參加一場路跑,多半還是被朋友揪才參加的,平常興趣說穿了,其實都是靜態活動,例如看展覽、看劇場之類。不過他評估我的運動能力之後,對我說:「如果你的目標是完賽,那半年內基本上沒問題,人的適應力其實比你想像得強。」(太棒了,回家馬上匯款)。

這半年遇到的身體挑戰
但事情總是沒辦法像想像中那麼順利,首先是時間問題,除了原本的工作之外,還得處理各種與婚禮相關的行政瑣事,這些都大幅壓縮了我的練習時間,訓練期間也穿插了兩次出國的行程,每次回來後,練習狀況幾乎都得重新適應。
接著是受傷的問題,前後兩次都對訓練造成不小影響,第一次是在大年初五那天,我安排了一場超馬 45.5 km,因為操之過急,導致前兩週的訓練負荷太重,造成小腿肌肉拉傷發炎,不得不停跑兩週,但我仍然不想放棄參賽,雖然內心已經做好 DNF(未完賽)的心理準備,不過最後用「半步兵」的方式撐完全程。
比賽當天不但下雨,又是山路地形,賽後我十根腳趾有八根都出現黑指甲(瘀血),為了避免肌肉在尚未恢復的情況下再次受傷,我又多休息了兩週,等到能夠恢復正常訓練強度時,已經是一個月後了,整體狀況幾乎又回到了「歸零」的階段。
第二次受傷則是在騎公路車時摔倒,當時邊踩踏邊喝水,結果重心不穩跌落,右手下意識去撐地,導致「三角纖維軟骨」出現輕微骨裂,這是一個復原速度很慢的部位,因為幾乎沒有血管經過。後續每一次練習公路車時,手部都會有疼痛的情況,我心想,如果等到完全康復才繼續訓練,那大概無法如期參賽了,於是我只能選擇「與疼痛共處」,在確認狀況可控、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持續練到比賽當天。
這一連串的波折,也讓我一度認真思考是否該退賽,畢竟時間緊迫下,是否能夠如期完成課表,也成了一個未知數,加上受傷的關係,也影響了我訓練的強度及進度,原先的課表只能不斷順延。


這半年遇到的心靈挑戰
因為上述的情況,我的信心開始持續下滑,加上超過九成的時間都是自己孤獨地練習——自己去游泳池游泳、自己在河濱騎公路車、自己到操場跑步,雖然開玩笑地說這是「我獨自升級」,但這過程真的相當枯燥乏力,也因為沒有人在旁,有時候容易放過自己,缺乏他人提醒或督促的力量。
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兩週前某次練習,原本設定要游三千公尺,但才剛游到一千公尺,我就上岸了,因為當下真的厭煩到提不起任何動力。
另外,從兩週前開始我還出現了暈眩的情況,不確定是清明掃墓時撞到車門的影響,還是當時睡眠不足的因素,甚至是比賽前壓力引起的心因性頭痛,總之,那段時間我吃了一整週的暈眩藥物,一直吃到比賽前一天。
比賽的前一週
教練告訴我,其實我只練到課程五至六成的程度,但還是有機會完賽,只是過程中不能出錯,也絕對不會輕鬆,儘管如此,這番話仍然給了我一點力量,我並不是毫無可能。
讓我重新找回信心的另一個關鍵,是在大年初五那天,我完成了一場以賽代訓的超級馬拉松,全程 45.5 公里。那場比賽不但是山路,還下著整天的雨,更特別的是,那是我在受傷停跑兩週後第一次重新上場。那一次,我發現自己比想像中更有意志力,當天身體承受的痛苦,我不只撐過來了,還順利復原並且回歸訓練,對我來說,那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轉捩點。
此外,這段時間我也刻意排開許多工作,全心投入這場超級鐵人賽的準備,不論是時間還是金錢,都投入不少,只要我能健康地站上賽場,對我來說,也算是另一種成功吧!即便比賽結果不如預期,也會是一段寶貴的經驗,不過說實話,我心裡真的很不想失敗,畢竟下一次再比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比賽的前一天
前面提到了自己在準備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境,不過在非養傷的期間,我每週仍然維持四到五次的運動頻率,因此基本的有氧底子還是有的,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
在前往賽場的火車上,我剛好在看陳彥博挑戰極地的紀錄片,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自己眼前的挑戰根本是小兒科。這樣一想,彷彿瞬間熱血了起來,也默默吃下了不少「勇氣口糧」——這是我為自己補充能量的方法,以下就來和大家分享我用來提振信心的技巧。


提升信心的秘密武器
我自己在 Notion 裡建立了一個資料庫,當我感到低落或需要補充能量時,就會打開它,就像吃下一包能量果膠一樣。不過,我給它取了一個比較特別的名字——「勇氣口糧」。裡面累積了許多真實動人的故事,有的是我從朋友身上看見的優點,有的是網路素人分享的突破經驗,也有一些是名人成名前歷經的努力過程,這些 Role Model 的故事,總能在我需要的時候,給我一些力量與學習的方向。
比賽當天早上
我知道,這將會是需要全力以赴的一天。但同時也明白,不能一開始就暴衝,而是要聰明地分配體力,過程也勢必會碰上許多負面與正面情緒的拉扯。
為了提醒自己,我在左手前臂內側寫下兩句話:「可以失敗,但不能放棄」、「真正的全力以赴」。我很清楚,在事前的練習中,我還沒有做到真正的全力以赴,但今天,我必須要做到,這樣才不會後悔。
我也逐一告訴自己每一關的重點:
游泳,我知道基本上可以順利完成,因此寫下:「游泳只是暖身!」
騎車,是我最沒有把握、挑戰最大的部分,所以寫下:「必須拚一下!」
跑步,是最需要意志力的時候,我寫下:「終點的美好!」——只要能撐到跑步這一關,我對自己的意志力是挺有信心的,離完賽就不遠了!
第一關|游泳
其實我對開放水域已經沒有太大的恐懼了,雖然我只會自由式和基本的定位技巧,但也累積了好幾次開放水域的經驗,我的自由式採用的是二拍打水,這種方式相對節省體力,也比較不容易抽筋,所以我原本並不太擔心。
不過,因為蛙鏡容易起霧,我仍選擇沿著側邊的階梯區游泳,一來可以減少抬頭定位的次數,二來若遇到突發狀況,也能立刻靠岸邊稍作處理,依照我當時估算的速度,就算多游個幾百公尺,只要控制好節奏,還是能在關門時間前順利上岸。
但事情往往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比賽當天,側邊的泳道人很多,而且還有一些障礙物,比如海草或枯木。就在我閃避他人時,不小心踢到一根枯木,結果右腳大拇指的指甲脫落一半。我只好先把指甲拔除,處理完後心情還算穩定,疼痛雖有,但在可接受範圍內,於是我就繼續游下去了。
第二個狀況也是發生在閃人時,我本來想先讓其他選手通過,順便上階梯沖一下起霧的蛙鏡,但因為重心不穩,一直踩不到階梯,結果腳就抽筋了,對於還在第一趟的我來說,是不太妙的情形,我只好停下來拉筋,過程又多耗了一些時間,處理好後,我再次出發。
最後,整段游泳我花了兩小時十三分,比原本預估多了十五分鐘。不過考慮到中途處理了幾個突發狀況,這樣的成績我還是能接受的。


第二關|騎車
單車應該是我最擔心的項目,因為我對公路車的了解非常有限,由於沒時間練習上卡,我只穿蝦皮買的六百元硬底鞋上場。比賽前兩個月,我甚至連胎壓應該打多少都搞不清楚,後來才發現,我摔車那次很可能就是因為胎壓太低造成的。長距離的部分,我最多也只在河濱練習到大約 100 公里的騎程,時速大概就卡在比賽的關門邊緣,所以單車項目對我而言,充滿了不確定性!
比賽當天也確實遇到兩個比較大的挑戰:第一是去程強烈的逆風;第二則是去程的爬升比我在河濱練習時還要陡,陡坡出現的頻率也不低。在第一趟的途中,因為沒控制好踩踏的力道,我的大腿抽筋了,處理這個狀況耗掉不少時間,當下真的有點心灰意冷,連續的爬升也讓我騎得相當吃力,但好在回程順風,整體順暢了許多,我也試著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
最後當我騎回 90 公里處時,已經花了大約四個小時左右,這個時間對我來說非常危險,因為通常第二趟會比第一趟慢,畢竟體力已經耗去不少。就在這個時候,我老婆還有怪物跑團的冠佑和小白開始幫我做補給,往我身上灌冰塊、往水瓶加電解質水,還塞給我一顆飯糰。他們告訴我:「時間還夠,但第二趟要拚一下了!」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很大的鼓舞,似乎我仍有機會!
於是,我帶著那顆飯糰繼續上路,第二趟我開始調整第一趟出現的問題,先提高踏頻、避免停腳,也盡量不踩得太重,以避免再次抽筋。不過這時候我已經開始吃不下果膠,還好有那顆飯糰頂著。
因為我控車能力不太好,邊騎邊進行補給時,容易因為動作僵硬引發抽筋,我就改成在停下的時候一次補給好。回程時,只要遇到下坡我就全力加速,有幾段甚至拉到時速五十公里以上。最後居然讓我第二趟的時間比第一趟還快!那一刻我真的體會到:人,真的潛力無窮。
第二段的單車項目,我總共花了七小時四十三分,扣掉游泳到單車的轉換時間,只差十三分鐘就被關門了。


第三關|跑步
因為在第二關騎車時耗掉了大量體力,我在轉換區休息了好一會,也趁這時換上最舒適的跑步裝備。但奇妙的是,這時我的心境已經不太一樣了,我開始覺得,或許我真的能完成這場超鐵賽!我對自己的跑步肌耐力和意志力其實一直都有信心,於是踏上了這最後一關——42.195 公里的全馬挑戰。
起跑之後,我不追求速度,只希望能在六個小時內跑完馬拉松,這樣就能多留一些時間給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在這個目標之下,我大致維持七到八分速的配速,並刻意控制好節奏,不讓自己太亢奮暴衝,開始專注在每一步肌肉的穩定發力上。
在前三分之二的馬拉松路程裡,我幾乎沒停下來走路,大約跑了 28 公里左右。除了在每個補給站會稍微休息、補水外,我都盡量讓自己不斷前進,每一站我也都沖一把冰水,幫助自己保持專注與冷靜。
當跑至馬亨亨大道的最後一趟時,距離終點大約還有十四公里。此時,我的身體與心靈都已經非常疲憊,畢竟前面的運動量,早就遠遠超過我平常一整週的訓練總和。從早上到晚上,腎上腺素也幾乎消耗殆盡。
就在這時,我的老婆正好在「怪物跑團」的補給站幫忙。她看出我已經非常累,決定陪我一起跑完這最後的路程。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情緒支持——畢竟,這十四公里對她來說也是一個挑戰,她從沒跑過這麼長的距離!
她也在這天突破了自己個人的最長路跑紀錄,我們一起用跑走交替的方式完成最後的三分之一段,因為時間上還有餘裕,就不再逼迫自己拚成績,而是讓這段路變成一段共享的旅程。
終於,在晚上十點二十七分,我跑進了終點,居然完成了超鐵 226 公里的挑戰。而我牽著我老婆的手,一起跨過終點線,迎接這個不可思議的時刻!




比賽之後
比賽結束的當下,我真的覺得不可思議,我突破了自己的想像,心中滿溢著完賽的喜悅與成就感。但老實說,整個過程也真的是一場虐心之旅,讓人有種「參加一次就夠了」的感覺。
隔天起床,我當然鐵腿到不行。但休息了幾天後,身體也恢復了七八成,痠痛感早已被成就感取代,然後就開始犯賤地覺得,之後好像可以再來比一次。
不過應該不會是短期內的事,倒不是因為害怕再累一回,而是想把時間留給人生其他不同的任務與清單。也許哪一天,為了某個特別的原因,我會再次挑戰超級鐵人賽,誰知道呢?




特別感謝
1. Monster Run 怪物跑團:協助比賽團報及行政一切事宜,讓我能夠心無旁鶩的參賽,而且一起玩賽真的讓過程更加有趣!
2. 魚式游泳 程智偉教練:指導我自由式的技巧,讓我有信心及能力完成三千八百公尺以上的長泳!
3. 光聿工作室 劉光武教練:幫我制訂半年的線上課表,以及給予我一些訓練的建議與回饋,讓我更有方向逐步完成比賽!
4. 新北市救生協會土城救生隊:透過救生訓的課程安排,增加了開放水域經驗,讓我不用花太多時間適應游泳關卡!
5. 最重要 我的老婆:包辦賽前及賽後的一切協助與體諒,甚至賽中還加入陪我跑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