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FISM ITALY》舞台魔術比賽 A 組 DAY 1

這是 FISM 第一天的舞台比賽場次,總共有十六位參賽者,其中有幾位是我去年在 FISM ASIA 就看過的,這次能看到他們的流程持續進化,還蠻令人開心的。

不過整體看下來,來自世界各國的魔術表演水準落差還是滿明顯的,亞洲與歐美在欣賞角度上也有一些差異,呈現的風格與節奏也不太一樣。

活動資訊
主辦|Masters of Magic
時間|2025/07/14 14:00–18:30
地點|Lingotto Congress Center
場館|Stage Competition Theatre
座位|自由入席
費用|一般票 872 歐元
官網|https://www.fismitaly2025.com/


參賽者一|Pedro Toledo(帽球男)

代表地區:智利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
核心元素:牌、球

演出內容:整體表演沒有明顯的角色設定,節目從一頂黑帽上的紅色圓點開始,接著展開一連串以球和撲克牌為主題的魔術表演,呈現的多為常見的魔術效果,例如:球變雪花、連續出牌、連續出牌扇、一球變四球等。雖然沒有特別令人驚豔的創新招式,但球的部分融合了一些雜耍元素,包括手部操控與展示,讓一球變四的效果在視覺呈現上較為特別,最後表演以紅色圓點轉移到服裝上作為結尾。

觀後心得:程序沒有什麼特別的亮點,就是球變到帽子然後一系列的經典效果,程序與帽子上的紅色圓點互動,概念很類似 Artem Shchukin 之前的得獎程序,除了效果之外,與觀眾的連結以及動作展示感覺都不夠明確。

表演片段請點此


參賽者二|Eduard(光束男)

代表地區:羅馬尼亞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
核心元素:光、鏡子

演出內容:從黑色的桶子中發射出一道光束,表演者開始與這道光束互動,並從中「抓出」各種物件,例如鏡子、羽毛、信封、嬰兒照片、絲巾、懷錶、寶石等,鏡子的部分有延伸比較多不同的效果,像是鏡子碎掉及還原,或者是運用鏡子改變光束的方向,整體表演圍繞這道光束展開,營造出一種像是穿越「光之隧道」的意境。

觀後心得:我覺得光束的畫面滿有特色,時「光」隧道的意境也蠻有趣的,不過整體劇情不夠明確,像是嬰兒照片和羽毛之間的關聯性不太清楚,和整個節目的流程連結也較薄弱,而且有些效果的秘密動作稍嫌明顯,會影響到魔術的神秘感。不過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幕,是表演者從光束中慢慢拉出絲巾,這一招的神奇度和記憶點都比較高。

再來是表演者戴眼鏡上台,如果沒有特別的意義或風格設定,我認為對於表演來不是個好選擇,白話來說就很像是路人走上舞台。

表演片段請點此


參賽者三|Alain Guerant(書本測試)

代表地區:比利時
比賽部門:心靈部門(發明獎)
核心元素:書本、牌、碼表

演出內容:開場時,表演者拋出一個提問:「我們真的可以相信直覺嗎?」接著他透過一連串的魔術表演,試圖驗證或混淆觀眾原有的信念體系。

首先他請觀眾抽出一張牌並放在一旁,說這代表「機會」的象徵,之後他開始詢問觀眾的名字與生日,並神奇地說出書中某一頁某一行的位置,正好對應觀眾的答案,印象中觀眾隨機操作碼錶的時間數字,他也能同樣的方式命中,最後一個環節是表演者唸出書中某頁某行的文字,其中出現一張撲克牌的英文,而這張牌正是觀眾最一開始選的那張,不過他自己複誦時與觀眾手上的牌不同,導致結尾稍顯尷尬,整體效果也因此打了折扣。

觀後心得:我覺得這段表演在「設計與台詞」的層面還不夠漂亮,觀眾看完後產生的共鳴感偏低,整個過程有明顯的背誦痕跡,缺少了魔術應有的驚奇與情感連結,讓神奇感打了不少折扣,不過他這次有獲得「發明獎」,但主辦方並未明確說明得獎的內容,我猜測可能是那本書的設計——能夠隨機地對應到觀眾的個人資訊,像是生日、名字或撲克牌等。


參賽者四|Disguido(電影喜劇)

代表地區:義大利
比賽部門:喜劇部門
核心元素:紅色物件、白色圓帽

演出內容:一男一女的雙人組以「電影串燒」為主軸,結合魔術與帽子變形秀(Chapeaugraphy),呈現一段以喜劇為主軸的表演。整體視覺設計以紅色與白色為主色調,開場使用紅色物件進行跳舞絲巾、絲巾飛行、絲巾變球等魔術效果,接著從佈景中的電影膠捲摘下兩頂白色圓盤造型帽子,隨著電影配樂展開一連串帽子變形與角色轉換,最後兩人從變出的超大白色圓盤帽中竄出,作為整段演出的結尾。

觀後心得:這是一段熱鬧的表演,不過魔術本身的體驗感相對較弱,讓人印象較深的反而是帽子變形秀的橋段,整體上有些偏離喜劇「魔術」的核心,讓魔術元素顯得稍微失焦,就這次觀察來看,若喜劇魔術的演出只有喜劇而缺乏扎實的魔術內容,評分通常也不會太高,因此,如何在喜劇與魔術之間取得平衡,仍是一項關鍵課題。

表演片段請點此


參賽者五|Nikolai Striebel(紙飛機)

代表地區:德國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第二名)
核心元素:紙飛機

演出內容:表演者以一身輕鬆的打扮登場,整場表演圍繞著紙飛機展開,魔術效果層層遞進,從一張普通的紙張自動摺成紙飛機開始,到紙飛機被拋出後自動飛回手中,甚至能在空中盤旋幾圈後再次回到表演者手中,甚至兩台紙飛機同時在空中穿梭飛舞。

程序中有一個出奇不易的效果,是將一隻鞋子放在紙的中間,雙手一拍,鞋子竟瞬間消失無蹤,最後的結尾也具有畫面感,兩架紙飛機飛向天花板,隨後落下時,一同飛向後台,為整場演出劃下句點。

觀後心得:第一次看到這套流程是在今年三月台灣的 808 大會,當時覺得整體略顯冗長,不過這次的版本有所調整,節奏變得更為流暢,重複的效果也明顯減少,紙飛機的飛行時間縮短,使得每個魔術效果之間的銜接更緊湊,觀賞感也更加集中,整體來說,這是一套輕鬆易懂、節奏流暢的魔術演出。

表演片段請點此


參賽者六|Yu-Chun Hsieh(小精靈出牌)

代表地區:台灣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
核心元素:牌、花、花瓣

演出內容:表演者身穿墨綠色燕尾服,站在一段橫切的樹幹上,身旁是一棵綻放著花朵的小樹,隨著他從樹幹跳下,演出隨即展開,進入一連串與花意象結合的出牌魔術,整場表演中的紙牌皆以花瓣色彩為主,魔術設計巧妙融入花朵元素,例如花瓣幻化為紙牌、牌扇轉變為五片花瓣牌、或是牌扇消失後化為飄散的花瓣,甚至還有一隻蝴蝶在牌扇上飛舞,結尾時,表演者走回樹幹之上,四周花朵齊放,蝴蝶翩翩飛舞,營造出綠意盎然、生機蓬勃的畫面。

觀後心得:上一次看到這段表演是在去年的 FISM ASIA,這次在樹的造型設計上更為細緻,蝴蝶的畫面與效果也更加豐富,表演者在動作與姿態上的展現更具角色氛圍,例如以旋轉舞步般的方式進行走位,增添了表演的流動感,魔術效果的出現頻率高,手法難度相對提升,因此有時會出現動作卡滯的狀況,不過整體而言,依然是一段結構完整、畫面美感十足的演出,據說在演出結束後,馬上就收到演出邀約。


參賽者|Daniel Sankin(燈泡男)

代表地區:俄羅斯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
核心元素:燈泡、繩子

演出內容:一開始,魔術師躺在地上戴著眼罩睡覺,接著眼罩飄走、枕頭碎裂,這時立燈的燈罩中垂下一條拉繩,開啟了一連串與拉繩互動的魔術,畫面類似跳舞絲巾的畫面,之後也出現多個與燈泡相關的效果,呈現出物件失控、在舞台間四處移動的混亂感,最後魔術師的頭變成了一顆燈泡,彷彿變成「燈泡人」的卡通畫面,而真正的魔術師則從台下竄出,作為表演的驚喜收尾。

觀後心得:整體而言,這段表演缺乏令人驚豔的魔術效果,原本的結尾可能預期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高潮,但最終效果並未如預期呈現,不確定是因流程設計不良,或是場地透光等因素導致效果失效。此外,整體程序的結構與設計不易讓人理解故事主軸,部分魔術手法也較容易被觀眾推敲出原理,因而缺乏足以留下深刻印象的亮點。

表演片段請點此


參賽者|Ran Cafner(音樂預言)

代表地區:以色列
比賽部門:心靈部門
核心元素:吉他、紙條

演出內容:開場時,魔術師提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偷偷喜歡但不敢說』的歌。」於是他請現場觀眾匿名寫下這些歌曲,摺起來後投入盒子中,接著,他請台上一位觀眾從 1 到 10 選一個數字,並對應到一張樂器列表。當選到的數字是「6」時,他從信封中拿出一張照片,笑說這是「吉他小時候的照片」,翻玩經典橋段「嬰兒預言」。

隨後他邀請台上觀眾抽出其中一張紙條,在心中默默哼唱那首歌,同時邀請全場觀眾一起加入互動,開始哼唱自己喜歡的旋律,就在這一片混亂與共鳴之中,魔術師彷彿讀取到了觀眾的旋律與情緒,逐漸拼湊出那首歌的旋律與節奏,最終他用吉他彈奏並唱出那首歌曲。

觀後心得:心靈魔術常見的亮點在於「揭曉」方式的創意,而音樂是一個容易引發共鳴、又不容易讓人感到沉悶的元素,我認為這是一段舒服、有趣的流程,很適合收進個人專場中,不過,就魔術強度而言,在比賽中可能比較難拿到高分。


參賽者九|Yunke(東方幻術)

代表地區:西班牙
比賽部門:幻術部門
核心元素:弓箭、大鼓、金屬板

演出內容:表演想要以東方神秘風格為主,中央矗立著一座巨大的日本鳥居,試圖營造出神社的莊嚴感,男主角身穿襯衫與工作褲,女主角則是一身藍色緊身衣,角色性格未明,但氣氛懸疑神秘。

隨著中國電影《長城》的中文主題曲響起,女主角拉弓搭箭,竟將箭矢直射男主角的腹部,然而男主角毫髮無傷,接著男主角開始表演鳥居造型的「穿越鋼板」,最後女主角走進一面巨大的大鼓中,這時換成男主角搭弓射箭,箭矢穿透鼓面,不過最後鼓面打開時,鼓中空無一人,正當觀眾滿頭疑問時,女主角竟現身於舞台佈景中的一具盔甲之中。

觀後心得:這位歐洲表演者試圖結合東方元素,但顯然未做足功課。首先,日本的鳥居搭配中國電影《長城》的中文主題曲,本身就存在文化上的衝突與混搭問題,其次,女主角的造型與整體故事線難以理解,角色設定模糊,使整段演出顯得東拼西湊,缺乏內在邏輯。然而,若撇除這些文化與敘事上的問題,表演本身的魔術效果仍具有一定的視覺效果,將兩個經典大道具「Walking Through a Steel Plate」與「Suspend Animation」以新的包裝手法呈現,在形式與節奏上仍展現出不錯的舞台效果。

表演片段請點此(其中一個主效果「穿越鋼板」的影片)


參賽者十|Masaka Jimbo(八扇哥)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
核心元素:牌、球、牌盒

演出內容:程序主要分為兩段,第一段以慢節奏的白牌及白球為主,比較有印象的招式像是用馬卡的抓握去展示「牌、球、牌、球」,以及雙手出九顆白球,並且能夠雙面去展示它。

第二段則響起快節奏的音樂,使用的是電影《Moulin Rouge!(紅磨坊)》的〈Lady Marmalade〉這首歌曲,這時候大多使用的是彩色牌,開始進行一系列手法難度極高的出牌手法,例如開扇之後還能夠同時噴牌、單手出三個顏色的牌扇、甚至單手出四個顏色的牌扇,最後還有雙手出彩色的五個大扇等。

觀後心得:第二段明顯反應比第一段好很多,出牌的動作與音樂節奏契合且精準(但歌詞不搭),成功激起了觀眾的情緒,表演者以純手法為主,展現了大量高難度技巧,魔術師看的反應可能比一般觀眾還更好,不過也因為手法難度高,展示牌扇的時候,有時候沒辦法呈現最理想的視覺角度,但整體來說,結尾時觀眾的反應相當熱烈。


參賽者十一|Keyro Pun(小王子)

代表地區:澳門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
核心元素:光點、星星、畫本、玫瑰花

演出內容:整段演出取材自經典法國小說《小王子》,以「呵護一朵玫瑰」為核心意象,貫穿整個魔術流程,故事脈絡圍繞著「呵護、凋落、重生」三個階段,並透過相應的魔術效果來呈現情節發展。

表演中,玫瑰花彷彿具備生命,能與魔術師產生互動,隨著情境推進,表演者變出雲朵灌溉花朵、用畫本或光點變出星星,營造出童話般的詩意畫面,當花瓣散落時,他讓其懸浮於空中,最終在半空中重新聚合,重新綻放成一朵完整的玫瑰,表演最後在星光閃耀下溫柔落幕。

觀後心得:整套表演邏輯清晰、脈絡完整,成功地將經典文學意象轉化為具象的視覺魔術,整體畫面富有詩意,也贏得了一定比例的起立鼓掌,然而,「光點」與「樹木」作為本屆比賽中多位參賽者重複使用的元素,其新奇與驚豔感相對削弱,觀察整週比賽下來,「光點」相關的魔術效果也顯得略為疲乏,也較難帶起強烈的效果震撼力,或許是未來創作者需要思考突破之處。

順帶一提,表演者的音樂是特別請人訂製的,我覺得非常的適合且具有童話感,如果程序足夠完整,訂製曲目或許也是讓程序加分的因素之一。

表演片段請點此


參賽者十二|Niccolo Fontana(接觸感應)

代表地區:義大利
比賽部門:心靈部門(第三名)
核心元素:機器人、蠟燭、搖鈴、眼罩

演出內容:整場表演以預錄旁白的方式進行,主題圍繞在「人工智慧」,探討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線。過程中結合了經典的接觸感應(PK Touch)效果,不僅有同步碰觸與觀眾肢體移動等經典元素,甚至還出現從觀眾手中冒出煙霧的畫面。

魔術師有特別針對某些動作設計了更具視覺性的呈現方式,例如透過搖鈴、手掌冒煙等畫面,讓整體氛圍更加鮮明、有張力,演出的最後,魔術師臉上浮現出一張無五官的面具,彷彿象徵著虛擬與現實之間的模糊與交錯,也為這段表演畫下耐人尋味的句點。

觀後心得:這是一個將當代議題與傳統魔術融合的作品,內容呈現得有質感,有點像是在欣賞一件當代藝術展覽中的作品,整體氛圍營造得不錯,表現形式也與以往常見的心靈魔術有所不同,特別是大幅減少了魔術師語言引導的部分。

不過,這樣的設計同時也少了些「真實的人味」,如果要激起更強烈的情感共鳴或情緒起伏,可能還需要在細節上多加琢磨與打磨。

表演片段請點此


參賽者十三|Magic Jose(水晶球預言)

代表地區:西班牙
比賽部門:喜劇部門
核心元素:骰子、塔羅牌、水晶球

演出內容:開場幕一拉開,舞台上出現一個巨大的通靈者身軀,另一側則是等比例的通靈者假人,與觀眾面對面而坐,而魔術師則扮演水晶球中的角色,彷彿是藏身其中的小精靈,整體設計形成兩個視角的舞台結構——一個是與觀眾對坐的正常尺寸通靈者,另一個則是被放大呈現的表演者視角。

隨後魔術師開始引導觀眾互動,例如擲骰子、抽塔羅牌等,並結合舞台上的大型道具進行預言揭示,其中一段,觀眾抽到的角色牌,與一個超大杯子內部已準備好的預言相吻合,巧妙結合場景與效果,最後一個效果是觀眾抽到一張動物牌,當時抽到的是章魚,魔術師就表示感受到了,開始模仿章魚的肢體動作,最後在這個不太神奇的魔術下尷尬結尾。

觀後心得:這是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演出,開場時幕一拉開,便帶來很好的視覺效果,兩個視角的設計概念其實也還不錯,在魔術表演中相當少見,過去比較常出現在舞台劇或音樂劇中,這樣的編排確實營造出某種期待感。

然而,無論是魔術本身還是喜劇的部分,整體呈現卻令人感到困惑,互動過程中引導的台詞混亂且難以理解,所謂的喜劇效果也幾乎完全無法感受到,整場演出讓人難以分辨它究竟是心靈魔術還是喜劇魔術,最終評審給出的分數,也反映出這樣的落差,這是喜劇魔術類中唯一獲得「低於FISM標準(Below FISM Level, BFL)」評價的作品。

表演片段請點此(整體概念有點像,但風格及內容有改變)


參賽者十四|Jerry Woo(大環哥)

代表地區:韓國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
核心元素:鐵環、光點

演出內容:開場在手上變出兩個光點,並於空中勾勒出一個鐵環,隨即展開一系列與環相關的魔術效果,其中有幾個橋段比較印象深刻,例如當表演者抬起手中的環,後方的另一個環竟同步懸空升起,接著緩緩飛向前方,自動串入表演者手中的環中,表演者將環拋向空中,在即將落下的瞬間快速轉身,鐵環精準地串入他手中另一個環中。

整段表演中,表演者使用了三種尺寸的環,並巧妙地將三環串接,創造出有別於傳統連環魔術的視覺效果,最後,表演者以一塊黑布環覆蓋大環,隨即將其拋向空中,在半空中化作亮片消散。

觀後心得:表演者早在 2017 年就曾參加過 TMA,當時同樣也是以環作為表演主軸,本次演出的整體架構與當年相比,印象中變化不大,或許也反映出單純「鐵環」這類道具在效果設計上的某些侷限,就整體而言,這是一段簡潔純粹的流程,節奏清晰、記憶點鮮明。然而,魔術效果之間的銜接略顯拖沓,缺乏足夠的層層推進,情緒也較難堆至高潮,以比賽來說,較難獲得高分。

表演片段請點此


參賽者十五|Winston Fuenmayor(菸癮男)

代表地區:委內瑞拉
比賽部門:手法部門(第四名)
核心元素:牌、菸、火

演出內容:表演者一開場彷彿被困在一間密室中,妝容呈現出長期吸菸者的憔悴形象,營造出壓抑沉重的氛圍,隨後展開一連串象徵與菸癮對抗的魔術流程,視覺效果強烈且具有象徵性,過程的魔術效果包括:空手出牌、白牌瞬間消失、嘴中不斷吐出紙牌與煙霧、紙牌變成香菸堆疊,以及紙牌逐漸蔓延至整個手臂等,整體手法與肢體表演扣合劇情,形成完整一致的敘事節奏,演出的最後,天花板突然爆出火光,向表演者傾瀉而下,彷彿台灣的炮炸寒單爺,同時大量香菸如雨般灑落空中。

觀後心得:過去在網路上看這位表演者的影片時,並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但現場觀賞後,能明顯感受到他強烈的舞台爆發力,以及肢體動作的延展性與張力,整體表現力十足,雖然魔術效果以「出現、消失、變多」為主,顏色單一且略顯重複,但整體仍是一場精彩且吸引觀眾的演出,也是第一天現場觀眾反應最熱烈、起立鼓掌聲浪最高的一位表演者。

表演片段請點此


參賽者十六|Masaya(貼紙男)

代表地區:日本
比賽部門:一般部門
核心元素:貼紙

演出內容:表演者以一身西裝、手提公事包作為開場造型,有點像是上班族的形象,不過後續的動作與姿態更像是魔術師的角色,開場他拿起一張笑臉貼紙,展開一連串圍繞貼紙主題的魔術效果,例如貼紙的出現與消失、貼紙變成氣球、隔空撕貼紙、將衣服上的小貼紙撕下瞬間變成大貼紙等。

當中有一個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橋段,是他用麥克筆在氣球上畫出嘴型,原本只是幾筆隨意的黑線,拉彈一下氣球後,竟立刻變成一個露齒大笑的標準笑臉,與他貼紙的造型吻合,此外,他也設計了多個貼紙在衣服上變化或互動的效果,讓整場演出貫穿一致主題,節奏輕鬆且風格鮮明。

觀後心得:上一次觀賞這段表演是在去年的 FISM ASIA,雖然主題依然圍繞著「貼紙」,但這次的流程主軸與整體風格已有明顯改變。以「貼紙」作為舞台主題元素在魔術中相對少見,因此格外容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次的改版在魔術效果的強度與密度上都有明顯提升,節奏更為緊湊,視覺衝擊力也更強,可以感受到表演者經驗相當豐富,會依據觀眾當下的反應,靈活微調自己的表情與展示細節,拿捏得宜且不過分誇張,展現出成熟而自然的舞台魅力。

若要挑出表演的不足之處,主要是音樂歌詞與主題之間的連貫性,他第二段選用的是 Billy Joel 的《Piano Man》,在歌詞意境上與表演主題關聯不大,而「貼紙」作為主要道具,其劇本前提也較不明確,不過撇除這些元素,單就魔術表現而言,整體仍是精采有趣的演出。

表演片段請點此(其實幾乎已是不同的程序、風格、音樂、招式,但仍可以參考一下貼紙的極早期流程和效果的設計)


結語

這是 FISM 第一天的舞台比賽場次,總共有十六位參賽者,其中有幾位是我去年在 FISM ASIA 就看過的,這次能看到他們的流程持續進化,還蠻令人開心的。

不過整體看下來,來自世界各國的魔術表演水準落差還是滿明顯的,亞洲與歐美在欣賞角度上也有一些差異,呈現的風格與節奏也不太一樣。

如果以今天的整體平均水準來看,老實說,還沒有達到我心中對 FISM 的高度期待!


圖片來源:攝影師翁得

鄭凱文
鄭凱文

我是一名魔術師、職業講師、職能治療師,時常運用魔術及醫學來幫助個案,對於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及使命,擅長運用細膩的課程編排,幫助學員有實質的收穫,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