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長者參與風格後,下一步怎麼做?

解析團體動力的五大好處 × 實用策略一次看!
解析團體動力的五大好處 × 實用策略一次看!
在實務現場中,一位長者可能同時具備兩種以上特質,也可能在不同情境下,展現出不同的風格樣貌。
我們經常在帶領活動時運用到各種認知遊戲,例如找不同、配對、記憶遊戲等等,但你是否曾思考過:這些活動的實際目的是什麼?對長輩真正有幫助嗎?
參與度 = 準備 x 同理 / 變數
上一次台大的成果展是在 2023 年,這次可說是睽違兩年後,再次重現的魔幻之夜,當天共有七位表演者,上半場四位、下半場三位,除了舞台魔術之外,主持人的串場也加入了不少巧思,以下是我對各段表演的印象整理
十七個小時、兩百二十六公里、沒有捷徑,只有每一划、每一踩、每一步,全靠自己撐過去,這過程其實是反大腦直覺的,畢竟人的大腦是趨樂避苦的,那為何還有幾千人一起來到這邊找罪受呢?這是我在比賽中最常思考的問題。
第一位是來自德國的「Nikolai Striebel」,他是 2024 FISM Europe 一般部門的冠軍,他也是德國斯圖特家族(Stuttgart Magic School)的成員,之前就有耳聞他比賽的程序,這一次算是在 FISM 之前先睹為快,他的表演元素及效果很純粹單純,就是紙飛機像是有生命力的到處繞圈飛翔,因為表演者沒有什麼手部操作的動作,看起來神奇度會更高。
第二場研習會是由中國的魔術師「張昱(Bill Cheung)」主講,他曾經獲得 2018 FISM 紙牌部門冠軍,當時分數還達到九十分以上,放眼歷史來說,都是相當不容易的成績,我第一次看到他演出是在 2024 年 FISM ASIA 的開幕晚會,表演流程是相當純粹的升牌術(Rising Card),很符合他的表演哲學,魔術表演要容易理解且視覺化,過去厲害的紙牌魔術講座時常是邀請歐美的魔術師,這次很難得是亞洲人,並且還會說中文的魔術師,他這次分享了七個魔術,都是原理聰穎、迷惑性很高的流程,加上一些他表演的理論,很值得學習借鑒。
第一場研習會是由韓國的近距離表演雙人組「Magic Brothers」主講,他們曾經獲得 2015 年 FISM 廳堂部門的季軍,成員分別是「박민호(Mino Park)」以及「최신혁(Choi Shinhyok)」,這次他們主要分享平常劇場會演出的節目,這次總共分享了三套流程。
參賽者 Park Dowon 演桌很像是中學時期的木桌,表演者一開始在閱讀書寫,進行到一半開始打哈欠,於是無聊撕下一頁紙張,變成了一顆白球,接下來開始有節奏強烈的音樂出現,表演者將動作與音樂結合的相當契合,節奏快速的變出及消失白球,甚至還有變大顆,都在轉瞬之間完成,搭配音樂的橋段很容易調動觀眾的情緒。